2.小冬瓜1個,冰糖90克,瓜剖開(不去瓤),填入冰糖合好,蒸熟服,連用7天。
3.鯉魚l?條,紙裹煨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吃。用於治虛喘。
4.核桃仁50克,杏仁(炒)25克。搗碎,每次服5~10克,薑水送下。
5.蘋果1個,挖一個小洞,巴豆1個去皮,裝在蘋果內,用鍋蒸熟,將巴豆取出,吃蘋果,每次1個。
●小兒哮喘的預防
小兒哮喘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對先天性哮喘,幾乎沒有有效藥物。所以,在平時父母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不要等到發病時才去治療。一般來說,預防孩子先天性哮喘,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上要掌握“四不過”原則,即進食不宜過鹹、過甜、過膩、過激(如冷、熱、辛、辣、酒、濃茶等),遠離過敏食物,如海鮮、牛奶、魚蝦等,此外還不宜過飽。
2.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先天性哮喘的孩子體質一般都比較差,氣血兩虛,父母應通過後天的努力,除了多給孩子吃一些補氣血的食物,還要經常給孩子按摩,多做呼吸操,讓孩子遊泳等。
3.注意環境衛生。多給孩子的居室通風,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小兒哮喘的治療
孩子後天性哮喘,又分風寒、風熱型哮喘兩種。如果手不冷,舌苔不白,但麵色發紅,小便發黃,便是風熱型哮喘。父母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幫孩子搓腳心50下,將虛火引下去,同時不要讓孩子多吃容易上火的食物,這樣哮喘很快就會好。
如果舌苔發白,痰液較稀、白黏,兼有鼻塞流涕等便是風寒型哮喘。風寒型哮喘一般是由孩子感冒、咳嗽時沒有及時治療,或者受涼,體內寒濕較重造成的。如果在孩子剛開始咳嗽時,父母能夠及時治療,並注意給孩子保暖,避免孩子受涼,那麼哮喘便很難有機會發作。
對風寒型哮喘,父母可選擇下麵的食療方法解決:
1.米醋適量,雞蛋2個。雞蛋煮熟去殼,放入米醋中浸泡。每次1個,每日2次。
2.核桃肉1枚,白果仁10克,生薑3片,水煎服。
3.薑汁適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搗爛加蜂蜜適量,燉服。
4.杏仁10克(炒去殼),冰糖5克,共搗碎,開水衝泡,每日1~2次。
此外,還有些孩子是過敏性哮喘,這與孩子的氣、血、腎三虛有關。這種情況下,應給孩子加強營養,多讓孩子喝溫開水,同時避免讓孩子接觸過敏源。
打噴嚏——止住噴嚏有竅門
打噴嚏是一種正常的病理反應,但有時過於強烈或者頻繁,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如引起頭、頸、胸部血管內壓力驟然增高。這對一些具有潛在危險性疾病的人來說,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而導致鼻出血、縱隔血腫、顱內出血等,有時也會因呼吸道、中耳內壓力驟增而引起鼓膜破裂等,有時還可因強烈反射性的腰肌收縮運動而引起腰肌損傷或腰椎間盤突出等。
因此,身體虛弱者尤其是老年人打噴嚏時,一定要注意打噴嚏時的姿勢和力度。當出現一些打噴嚏的先兆症狀時(如鼻子突然間變得發酸、發癢等),則馬上換姿勢,如坐位改為站位,臥位改為坐位,同時使自己頭頸部肌肉或腰部肌肉處於收縮狀態,促使機體產生一種抵抗力,對抗打噴嚏時產生的衝擊力。如果連續打噴嚏無法停止時,可采取下述方法,能發揮快速抑製作用:
1.機械壓迫法:用雙手食指壓迫雙鼻翼外,可迅速抑製噴嚏。
2.風油精法:用棉簽蘸一點風油精,迅速插入鼻腔並旋轉一周。噴嚏可立即停止。
●擦鼻點穴功
兩手互相摩擦至熱,用兩大指外側搓摩鼻翼,一上一下為1次,共搓摩49次。然後用兩手食指分別點按鼻流、上迎香、夾鼻三穴。每穴各點按49下,點按時稍用力。每天早晚各做1次。
過敏性鼻炎——擺脫頑固舊疾
西醫上認為,過敏性鼻炎包括鼻癢、流清涕、打噴嚏、鼻塞四種常見症狀,對其采取的是藥物治療的方法。而在中醫的理論裏,並沒有過敏性鼻炎這一說法,中醫認為它隻是一種症狀,是身體在排除寒氣時所產生的症狀。
當寒氣入侵人體時,如果人體的血氣能量足夠,身體就會有力量排除寒氣,於是出現打噴嚏、鼻塞等症狀。這時若采用藥物治療,其實是把身體裏的寒氣給壓製了下去,雖然症狀沒有了,但那些寒氣還存在身體裏。身體隻有等待血氣能量更高時,才能再發起新一波的攻勢去排除這些寒氣。但是,患者遇到這種情況,會繼續選擇用藥將之壓下去,這樣反反複複多次對付的都是同一個寒氣。如果這種反複的頻率很高,間隔的時間又很短,就成了過敏性鼻炎。
特稟體質者一定要慎食蝦、蟹及異性蛋白質食物。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首先要快速提升人體的血氣能量,當血氣能量提升到足夠驅除寒氣時,人體就會開始進行這項工作。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不再繼續使用抗過敏的藥或感冒藥,而應該集中能量將寒氣排出體外。
●呼吸導引功
分開腳站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鬆垂,兩手心貼在小腹部。男的左手在內、右手心捂在左手背上。女的右手心貼在小腹部,左手在外。舌抵下齒,頭頂正直,體重平均在兩腳,摒除雜念,使身心達到寧靜和虛空狀態。
調息,因患鼻炎,一般鼻孔堵塞,因此用嘴吸嘴呼。吸氣時緩、慢、勻、長,不加意念。呼氣時想氣由腹部經兩腿直下腳底湧泉穴,排入地下3尺,永不返回,同時要想全身病氣、連同鼻子病氣一並排出體外。
●艾灸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由於肺氣虛弱、衛外不固、肺胃失和等導致發病。
灸治穴位:迎香穴、大椎穴、印堂穴、肺俞穴。
灸法操作:取臥位,先仰臥,後俯臥;取一支清艾條,距皮膚2~3厘米點燃,在穴位上做回旋灸,每穴5分鍾,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食療妙方推薦
蟬衣桂枝飲
材料:蟬衣、菊花、丹皮、桂枝各8克,防風、黃芩、蒲公英、紫花地丁、白鮮皮各1克,金銀花、辛夷各15克。
做法:將以上藥物用清水煎製30分鍾,然後倒入小口杯子中,以蒸氣熏鼻,並有意將熱氣吸入,當藥液溫涼後再以藥液嗆鼻3~6次。每日早晚各熏嗆一次,7日為一療程。
蔥白紅棗雞肉粥
材料:紅棗10枚(去核),蔥白5根,雞肉連骨150克,香菜、生薑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雞肉、紅棗、生薑等先煮粥,粥成加入蔥白、香菜,調味服用,每日1次。
青春痘——吃走痘痘不反彈
青春痘,西醫上稱“痤瘡”,中醫稱之為“肺風”、“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發於顏麵,重者常累及上胸和肩背部,從而形成黑頭粉刺、膿皰、丘疹、囊腫和結節等損害。本病大多由肺經風熱熏蒸而成,除此還有胃腸濕熱、脾失健運、衝任不調等病因。
●常見症狀
病因不同,青春痘的臨床表現也不同。
1.肺經風熱:顏麵潮紅,舌尖紅,苔薄黃,皮疹紅熱,疼痛或有膿皰。
2.胃腸濕熱:舌苔黃膩,皮膚油膩不適,皮疹有丘皰疹或者膿皰、結節等。
3.脾失健運:皮疹以結節、囊腫為主,伴神疲乏力,舌淡苔白。
4.衝任不調:舌質暗紅,苔薄黃。病程長,呈周期性變化,與經期變化關係密切,並伴有月經不調或痛經。
●食療妙方推薦
綠豆薏苡仁防痤湯
材料:綠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
做法:將材料洗淨,加水500克,泡30分鍾後煮開,滾幾分鍾後即停火,不要揭蓋,燜15分鍾即可,當茶飲,每日3~5次。
功效:適用於油性皮膚,能很好地預防青春痘。
濕疹——清潔你的肌膚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症反應性疾病。其發病原因複雜,多由內外因素互相作用而致病,屬於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其發生發展與患者機體反應性有密切關係。
●常見症狀
急性期濕疹多表現為皮膚紅斑、水泡、糜爛、丘疹、滲出和結痂,常對稱分布,病程較短。
亞急性期以鱗屑、小丘疹和結痂為主要症狀,偶有小水皰、丘皰疹。
慢性濕疹多為幹燥、鱗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等,多因反複發作所致。
濕疹對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患者除了產生皮疹及瘙癢外,還會伴有脾胃方麵的症狀,如大便稀軟、水腫、腹脹、四肢沉重等體內水濕過多等。
●食療妙方推薦
風油膏
材料:輕粉4.5克,東丹、飛辰砂各3克,麻油120克,黃蠟30克。
用法:上藥前三味共研為細末。先將麻油煎至微滾,入黃蠟再煎,以無黃沫為度,去火,然後將藥末慢慢投入,調勻成膏。將膏外搽患處,均勻極薄,再用電吹風等熱烘器具熱烘。每次15~20分鍾,1日2次,10日為一個療程,間隔5~7日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飲食調養細節
特稟體質者的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特稟體質者因為自身的氣血就不足、肌表不固、抵抗力不強,所以平時飲食上一定要多加調理,以補益氣血為主。
飲食巧搭配,預防過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引起人體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黃豆、花生、蛋類、魚類、核果類、甲殼類海鮮、麵粉等。隨著社會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現代工業食品也逐漸繁榮起來,經過工業加工的食物大都含有各種添加劑,如色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都可引起人體過敏。
對於過敏體質者來說,身體對外界的敏感度較強,即使不食用一些食物,隻是接觸也會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等過敏反應,如香蕉、獼猴桃、栗子等,過敏體質者應少接觸。
過敏體質者在飲食上宜堅持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的原則。多食用一些能夠起到益氣固表的食物,少食用蠶豆、牛肉、白扁豆、鵝肉、鯽魚、蝦、蟹、茄子、辣椒、濃茶、咖啡、酒等食物。蕎麥中含有致敏物質蕎麥熒光素,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食用。
飲食進補宜益氣固表
特稟體質者由於先天性遺傳因素形成原發性免疫缺陷,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差,易發生過敏。現在過敏性疾病也屬常見病,隨著感染性疾病的控製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過敏性疾病在逐年遞增。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22%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
現在過敏性疾病之所以呈上升趨勢,與食物選擇不當關係密切。現代人多偏食肉、蛋、奶類食品,造成體內紅細胞質量降低,從而使人體對自然的適應能力和同化能力都大大降低。另外肉、蛋、奶中的蛋白質分子也會進入血液,刺激人體產生過敏反應。中醫認為過敏主要是肺氣不足,衛表不固。《靈樞·百病始生》中說:“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也就是說,正氣不足是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衛表不固,給了外邪入侵的機會,就會發生疾病。所以過敏體質的人在調補的時候應該以益氣固表為原則,合理調補。
●食療妙方推薦
黨參雞片
原料:黨參30克,雞脯肉200克,冬筍、黃瓜各25克,雞蛋1個(取蛋清),鹽、料酒、蔥絲、薑絲、香菜段、雞湯、植物油、香油、澱粉各適量。
做法:雞脯肉洗淨,切片;黨參洗淨;冬筍、黃瓜均洗淨,切片;將鹽、雞湯、料酒兌成汁;雞脯肉片加鹽拌勻,放入雞蛋清、澱粉拌勻。鍋內倒入植物油燒至五成熱,下入雞脯肉片,炸至熟時撈出,瀝油。鍋內留底油燒熱,下入蔥絲、薑絲、筍片、黨參煸炒,下黃瓜片、香菜段、雞脯肉片,烹入味汁炒熟,淋上香油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改善體質。
生活調理細節
特稟體質雖說是天生的,但並非完全不能改變,積極改變壞境因素,就可以有效地改變體質。
起居養生
現代生活中,室內裝修後不宜立即搬進去居住。應該打開窗戶,讓油漆、甲醛等化學物質氣味揮發幹淨後再搬進新居,以防特稟體質發生過敏或誘發特稟體質的形成。
特稟體質的人最好不養寵物,以免對動物皮毛過敏。
特稟體質的人凡外出旅遊時,可以帶點自己家鄉的水、食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以免水質、食物變化而誘發宿疾。
居室內應該通風良好,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和床單要常洗常曬,以防對塵蟎過敏。
特稟體質的人最好穿棉麻絲質製品,少穿化纖衣物,避免接觸過敏源。季節更替時及時增減衣物,增強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花粉較多的季節要注意戴口罩,注意防護。
運動養生
特稟體質者應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天氣寒冷時鍛煉要注意防寒工作,防止感冒。日常鍛煉中,特稟體質的人要適度適量,不可做過於強烈的運動,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可以通過修煉氣功調節體質。先采用自然呼吸,逐步轉入腹部均勻呼吸,從默念放鬆開始逐漸入靜。四肢處於鬆弛狀態後,從默念轉到意守,再從意守進入萬念摒除的忘我境界,達到高度的入靜。
情誌養生
特稟體質者因宿疾纏身,多有煩躁易怒情緒。如何消除煩躁,可試試下麵的方法:與人為善,不要懷恨,懂得感恩,善待曾善待過自己的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心理,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自己時刻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與他人建立聯係,多和親朋好友談心,減少不必要的人際交往。喜歡自己,愛護自己,別老想給別人好印象而刻意改變自己。
中藥調養
人們越來越發現中藥的好處了。西藥可治好疾病的外表症狀,但是過一段時間後,這種疾病仍然會複發,並且還會越來越嚴重。可中藥不會出現這種效果。中藥可以從內部調整一個人的機理,並逐步改善一個人的體質,同樣,中藥可以通過調整一個人的體質來達到轉變其過敏體質的目的。
●常用中藥飲片
荊芥、防風、黃芪、烏梅、益母草、白術、蟬衣、當歸、生地黃、黃芩、丹皮等。
●常用中成藥
玉屏風散:為中藥名方,由我國元代醫家危亦林創製,其中含有白術、黃芪、防風三味中藥。可斂汗固表,也是體質虛弱者預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玉屏風散還具有調節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本方常用於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屬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
中醫保健法
艾灸可健脾益氣、通行氣血。全身氣機調暢時,自身免疫力和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自然增強。
灸足三裏
位置:足三裏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脊外一橫指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己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施灸時,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距皮膚1.5~3厘米,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功效:激發氣血運行,提高人體免疫力。
灸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在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臂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清熱祛火。
灸風門穴
位置: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從大椎穴向下數到第2個凹窪,再左右各旁開2橫指寬處就是風門穴。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鍾。
功效:祛除風寒,醒腦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