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傷逝(1 / 3)

七天後,小犬仍記得那天的情景。

當天例行輪到小犬守衛關門,小犬一早來到武川關,站在關門的城牆上,時刻注意著四周情況。那天天氣特別好,碧空如洗,偶爾一兩卷白雲飄過,微風吹過,還能聞到身上留下的、昨晚的淡淡煙葉味道。邊關下,來往客商陸陸續續進出邊門,從北向南的商人,帶的多是牛羊牲畜,從南向北的多是絲綢、茶葉、瓷器,當哨的張大寶和莫小貴不時對可疑的人員進行搜查和盤問。

見到一個趕著羊群的大漢,環眼濃髯,滿臉橫肉,頭戴羊皮氈帽,身穿皮襖,走起來雙手不動,顯然衣服中還藏有他物,張大寶向他招手喊道:“這位大哥,請留步。”

大漢走到張大寶麵前,說道:“做啥啊,為何留俺?”

張大寶指著他腋下說道:“這裏麵是什麼東西?”

大漢臉色略紅,急道:“沒啥子,沒啥子。”

張大寶更起疑心,說道:“本人奉命守關,盤查一切可疑之物,快交出來!”

大漢麵有難色,扭捏半天,從懷中掏出兩個木盒交到張大寶手中。

張大寶接過木盒,心道說不定有兵器或違禁的寶物在裏麵,哪知道打開一看是幾本書。

張大寶隨手翻開書頁,隻見裏麵全是插畫,畫中內容都是男女行房之事,姿態萬千,難度頗高,讓張大寶大漲見識。恰好此時,書頁正對著小犬的方向,城牆上的小犬也瞄到書中內容,畫中男女雖穿衣不多,但從房內布置看,似是句麗國人,小犬心笑道原來是句麗版的《**》,此大漢眼界不小,粗獷的外表下是一顆騷動的心。句麗處神州東北,本是華族一支,曆來附屬中原大國,但因神州裂土紛爭,無暇他顧,句麗國已自立數十年,當前國王李崔敏還算有為,把句麗治理的康寧無事。

張大寶還想再看,無奈公務在身,隻得把書放入木盒交還大漢,一本正經道:“此物甚是珍貴,請妥善保管。”

大漢羞愧難當,臉色緋紅,接過木盒,趕著羊群快步走開。

雖然發生了此小插曲,但小犬的心情卻無絲毫放鬆,反而越來越緊張,直覺告訴他危險正在迫近,想起昨夜老祖母說得“該來的總歸要來”,當下收攝好心神,注視著北方遠處。

該來的終究來了。未到晌午,三顆紅色的訊號彈在北方碧藍的天空中騰起,前方探哨發現了敵情。麵對危機,做實了擔憂,小犬反而冷靜下來,對城牆下麵喊道:“大寶,快關城門!”說罷,急速敲響洪鍾,全武川鎮進入臨戰狀態。

聽到警鍾,一宿未睡的公城忠和公城武立即從家中奔赴軍營,老祖母看到他們急匆匆離去的背影,兩行濁淚從幹涸許久的眼睛中奪眶而出。

吳興兵上任第二天即遇如此重大敵情,好在他富有膽略,經驗豐富,在參軍的協助下,指揮的井井有條。派出五百人分隊維持鎮內秩序,封閉街道,關閉所有店鋪。其餘將士分成左中右三軍,隨時待命,嚴守武川關。第一批中路軍已列陣完畢,弓箭手、刀斧手在城牆上依次排列,左右路軍為騎兵,部隊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在城下整裝待發。

攻守城戰拚的是雙方整體的力量和速度,而最終勝負靠的是意誌。力大者殺人,速度快者多殺人,而意誌剛強者,雖百折不撓,可使力量和速度倍增,成為克敵製勝乃至以弱勝強的關鍵。

當匈奴大軍出現在武川關時,雄壯的景象深深震撼了小犬。數萬騎兵,一色獸皮裝扮,半坦著左胸,露出鼓鼓肌肉,士兵們辮發飛揚,獠牙森森,手持長槍,如潮水般向武川關攻來。

小犬隻感血脈賁張,引弓向天,將弦拉的猶如滿月,隨時待命射箭。匈奴騎兵洶湧奔來,距武川關還有五裏、三裏、兩裏,很快進入弓箭射程,吳興兵一聲嗬下,萬箭齊發,在匈奴的攻擊大潮中打出一個個豁口。

開弓沒有回頭箭,小犬一箭射出,又是連環兩箭,射倒兩人。見匈奴當先一騎勢如破竹,當即向其瞄準,力摜長弓,將箭射出。一箭穿喉,當先的匈奴騎兵從馬上墜下,後麵的馬匹紛紛踏過,將其踩成肉泥。

雖然折了不少人,但大部匈奴兵還是衝到了武川關下,一支小隊在眾人掩護下以巨木猛烈撞擊城門,銅鐵打造的厚門眼看就被打穿。吳興兵見此,心道與其被攻破、不如爭取主動,命打開城門,騎兵傾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