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聯軍內鬥(2 / 2)

孫堅軍隊大多被俘虜,更被用殘酷的手段殺害。比方說潁川太守李旻被活活的烹死,其他的士卒則以布裹纏,吊起倒立到地,用熱油灌殺。

另外,屯兵河內的王匡也派泰山兵屯駐河陽津,準備進攻。董卓派出疑兵擺出要由平陰渡河,暗地裏派遣精兵從小平北麵渡河,繞過王匡軍,在後方攻擊,在津北大破王軍。

但是後來隊伍中的內鬥愈演愈烈,首先是韓馥,因為他懼怕袁紹危及自己,漸漸的減少對河內、酸棗聯軍的糧食輸送,軍糧耗盡後,聯軍各自回到守地,但是各軍仍保持盟友關係。

與此同時劉岱與橋瑁兩個人一向交惡,劉岱便殺了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而董卓見盟軍撤退,便派韓融、陰修、胡母班、吳循、王瑰想與袁紹議和。

眾人到河內後,王匡告知袁紹,袁紹不答應,要王匡殺死胡母班、王瑰、吳循等人。袁術此刻也殺了陰修,隻有韓融德行好才幸免於難。

袁紹與韓馥以劉協年幼,而且被董卓控製,相隔關塞,不知劉協是否平安無恙為由,想立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袁術極力反對。

曹操之所以拒絕,是因為他心裏還是有漢朝的,所以忠心促使他拒絕。袁術是一個不安分的家夥,本來他就想踢開劉協,自己當皇帝,但是他那個異母弟袁紹卻要立別人為皇帝。別忘了,袁紹是庶出,他才是嫡出!

袁紹又得到了一個王印,這個王印是不是傳說中的“玉璽”那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們基本可以通過這個王印看出袁紹的野心。

袁紹將王印舉向曹操手肘處,你是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可以扶立劉虞為皇帝,但曹操隻是大笑,暗地裏卻對袁紹十分的厭惡。不過袁紹和韓馥仍然在二月份推舉劉虞為皇帝,派張岐等邀請未來的新君劉虞討論事宜。

劉虞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怒斥張岐:“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這句話說得很重,天下崩壞,皇帝失去了政權。雖然受到重恩,但我未能夠洗雪國恥,現在大家各據州郡,應該一起合力盡心報效皇家,你們倒好在這裏窩裏鬥了,這是互取恥辱!

韓馥這些叛將想讓劉虞領尚書的頭銜,但是劉虞知道這些人得寸便進尺,遲早有一天自己不想當皇帝也得被他們帶到溝裏去。所以他斬殺了使者,袁紹看到這裏,隻好放棄了這項計劃。

與這次****同時進行的還有孫堅在二月收複散兵遊勇,屯駐陽人,董卓便派遣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以及其他多位都督,率領五千步兵和騎兵來攻打孫堅。

胡軫為了顯示自己的威武,便揚言要斬殺一個長官,作為鄭蘇軍機的手段,各都督聽到後都非常討厭他,當然最討厭他的當然還是呂布,這個在中國曆史上麵最厲害的武將,在世界曆史上排名第三的高手(前兩名是我們第二個係列所講的本多忠勝(第二)和豐臣秀吉(第一)),所以如果不是董卓節製,他早一畫戟戳破胡軫的喉嚨了。

當到達離陽人城數十裏的廣成已經是黃昏了,兵困馬乏,又受到董卓節度,便紮下營寨,喂馬休息,準備在夜裏出發,次日早晨攻城。各將領都很討厭胡軫,想要破壞他的計劃,呂布等便揚言陽人的士兵已走,應該立即追擊。

胡軫決定立即出兵攻打孫堅,但是孫堅的軍隊已經整頓守備,董卓的軍隊無奈,加上士兵又饑又渴,人困馬乏,唯有就地休息。呂布此刻又大喊敵人偷襲,全軍混亂,棄甲逃走者無數。

逃出實力之後,才發現並沒有敵人,剛好天亮,士兵們便取回兵器再次攻城,可是自己的軍隊已經被孫堅發現,加強了城池防守,胡軫等唯有撤退一條路可走。

孫堅出城追擊的時候,將都督華雄一刀砍死。《三國演義》杜撰出了“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和“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兩個故事,實際上在弘揚的是“漢朝正統”的思想,所以《三國演義》在“揚漢抑魏”的路上越走越遠。

下集: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