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新陳代謝(1 / 2)

董卓進京之後,朝廷內外就數這支能征善戰的西涼兵能夠打硬仗。

就在回到洛陽的當天,也就是189年的9月25日,少帝進宮之後,大赦天下,改元為昭寧。

董卓入京之後,自封為司空,權傾朝野,但他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服從他的威嚴。武將的腦子就是如此簡單,他決定先來一個下馬威,然後再清除異己勢力。

所以他下決心廢除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新天子。雖然盧植和袁紹手中也都有重兵,但是隻有他們兩個人在朝也是雙拳難敵四手。

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後下詔廢除劉辯的皇位,詔書是這樣寫的:“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目,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yinhui發聞,損辱神器,忝汙宗廟。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

詔書大意我就不解釋了,大家都能看得懂中國語(為了發行世界,特地用世界通稱來形容我們偉大的漢語)。但是在這裏解釋一下,董卓之所以能當上司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認董太後為同族,而董太後最不孝的兒媳恐怕就是靈帝的第二任皇後何氏了。

中國擅長的儒家學說到西漢已經變成了經學思想,但是孝道的氛圍越來越重,直到後來的清朝乃至現代成為禁錮中國人思想的一把枷鎖。東漢末年的時候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卻成為了董卓利用的工具,這不得不說是經學的綱常太重了。中國是一個重視仁孝的國家,但是最後卻演變成為了現代的愚孝;日本重視忠義的思想,最終演變成了明治——昭和時代的愚忠。

詔書是讀完了,太傅袁隗把廢帝弘農王身上佩戴的天子璽綬接下來,進奉給了劉協,劉協於是即位,改元永漢。袁隗扶弘農王下殿,向新皇帝稱臣。

一個皇帝隻當了四個月就下台了,當然很悲戚,但是董卓是死也不放過弘農王了。

第二年正月(190年),劉協改元為初平,但是山東各地的刺史、州牧和太守已經有很多不滿於董卓的專權亂政,起兵討伐董卓。

董卓怕他們以迎廢帝弘農王的名義討伐自己,幹脆將弘農王害死。董卓將弘農王置於閣上,於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醜日,也就是190年3月6日,派郎中令、自己的女婿李儒獻毒酒給弘農王,說道:“服此藥,可以辟惡。”弘農王當然知道李儒不會那麼好心。

“我沒有病,這是想殺我罷了!”劉辯堅決不肯喝下毒藥,例如強迫他喝下毒藥,不得已,劉辯才和自己的妻子唐姬以及隨從的宮人飲宴而別。飲酒過程中,弘農王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弘農王劉辯被毒死,享年十五歲(虛歲)。初平元年二月,劉協下令將自己的哥哥葬在已故中常侍趙忠的墓穴中,諡號曰懷,史書上稱為懷王。

李傕之亂平息後,劉協知道嫂子唐姬還在人間,乃頒布詔書迎接她,封他為弘農王妃,將她安置在已故弘農王的墓園中。

劉協登上皇位之後,就是漢朝最後一代皇帝,他的故事和曹操的故事我們放在一起講,因為曹操的薨逝(曹操最後的爵位是親王,所以當得起這個薨字)就代表著漢朝最後一個皇帝的政治生命行將完結。

所以我們用一章半的篇幅先解釋一下這位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做傀儡做的最長的皇帝,一做就是三十年。

劉協被董卓立為皇帝之後,董卓開始了他長達三年的禍亂超綱的生活。董卓首先給自己找了一頂“丞相”的帽子戴在了自己的頭上,不久又加封自己為太師,完全控製了中央的政權和軍權。

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持財務,**婦女,無惡不作。次年,也就是初平元年春天,各地州郡牧守一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由於起兵的州郡都來自關東,所以這支軍隊名叫“關東軍”。《三國演義》上麵記述的是十八路諸侯,實際上隻有十三路。

據《三國演義》記載,這支軍隊一共有十八支小部隊組成,這十八路諸侯分別是:第一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袁公路(這個表字好啊,袁世凱時代建起來的公路,都可以叫這個名字);第二陣,冀州刺史韓馥韓文節,這個人死的比較冤,我們還是在後麵講起吧;第三陣,孔伷(zhou四聲)孔公緒,這個人可是死於這場戰爭的;第四陣,兗州刺史劉岱劉公山;第五陣,陳留太守張邈張孟卓;第七陣,東郡太守橋瑁橋符偉(《三國演義》上麵寫成“喬瑁”);第八陣,山陽太守袁遺袁伯業,袁紹的兄長;第九陣,濟北相鮑信;第十陣,北海太守孔融孔文舉,就是那個讓梨的家夥;第十一陣,廣陵太守張超張景明(《三國誌通俗演義》中字孟高);第十二陣,徐州刺史陶謙陶恭祖(應該是位老公舉了);第十三陣,西涼太守馬騰馬壽成;第十四陣,北平太守公孫瓚公孫伯圭;第十五陣,上黨太守張楊張稚叔;第十六陣,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文台;第十七陣,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第十八陣,曹操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