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三國真正的開始(2 / 2)

宦官中間這一不明智的舉動,捅了馬蜂窩,因為何進畢竟是最有實力的外戚,他同齡的部隊全部由他自己的威懾力才能壓得住,如果何進死了,他的那些手下部將不殺宦官才怪呢。

第二天,也就是9月23日,宦官們在後宮中堅持不住,進入長樂宮奏報太後,謊稱大將軍部下謀反,乘機挾持太後、小皇帝、陳留王和省內官屬,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德陽殿。但是盧植尚書最終救下了何太後,抱住了漢朝的執政最高元首。

189年9月24日,張讓、段圭迫於追兵,無計可施,隻好帶著少帝、陳留王等數十人不行出穀門。入夜後到達小平津。

皇帝所用的六顆玉璽未隨身攜帶,無公卿跟隨,隻有盧植、河南中部椽吏閔貢兩個人夜裏到達黃河岸邊,碰到了少帝一行。閔貢率領騎兵在破曉的時分追上了宦官部隊。

小皇帝才多大的年紀啊,十三歲,所以他又饑又渴,閔貢殺羊進上,厲聲斥責張讓等禍國殃民,並持劍砍死了數名宦官。

張讓等十常侍看到禍事闖大了,知道死期將至,所以向少帝拱手再拜,叩頭辭別,隨即投河自盡。

閔貢扶著皇帝和王爺,乘著夜色追著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徒步向南行走,想要回到皇宮。走了幾裏地,得到了百姓的一輛板車,三個人乘著板車到洛舍的時候下車休息。

189年9月25日,侍衛找到了兩匹馬,少帝獨自騎上一匹,陳留王和閔貢合騎一匹。最終和公卿會合。

但是此刻,一個災星到來了,他就是奉了何進的命令入京勤王的並州牧董卓。他帶兵來到洛陽的顯陽苑,遠遠望到宮中起了大火,知道要發生變故,便統兵極速前進,天還沒亮,來到京城的西邊,聽說劉辯要回宮了,就率領大軍與大臣們一起到洛陽城北的北芒阪(就是北邙山)下迎接劉辯。

少帝見到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流淚。董卓上前與少帝敘話,少帝說起話來語無倫次,但是劉協這個孩子十分的乖巧,他可比他那個大了五歲的哥哥要處事沉穩,對董卓的問題對答如流。

董卓認為王爺比皇帝要賢德,況且皇家的規矩就是“太子立長不立賢”,如果把賢德的皇帝立為君主,那麼自己的美名將要萬古流芳。

但是董卓這個人的德行不好,立賢君明主其實都是在沽名釣譽啊。

所以董卓進京是東漢軍閥混戰的開始,真正能讓三國開始分裂的人物,這個時候還真沒有顯現出來。

董卓進京之後,超正全力的誘惑讓這個戎狄之人感受到了十分的心動,但是雄才大略之人,怎能複製一個懦弱的小皇帝,況且如果不再立一個小皇帝,那麼豈不是讓後人說自己是繼承外戚****的末端。

董卓開始籌劃自己心中的那個小皇帝,其實董卓也有一個中國夢,不光董卓,就連前麵的夏商周秦四王朝都有各一個中國夢。

隻不過董卓的中國夢是比較狹隘的,因為他這個戎狄之人也想過一把皇帝癮,但是又怕別人認為他是繼續漢朝政治腐化的罪魁禍首,所以他選擇了那個不滿十歲的陳留王劉協。

回歸原來的問題,三國的起點在什麼地方?

其實史學界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法是189年黃巾軍起義,靈帝駕崩;有的說法是196年曹操“挾天子以製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後人加進去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董卓迫令漢獻帝遷都長安,是三國的開始。

這幾種觀點應該說都很正確,但是為了保證不無遺漏的將三國的真正曆史講述給大家,我們就以上本書寫到的189年靈帝駕崩開始寫起,從靈帝駕崩開始,天下又回複到王莽亂政的時代了。

第一卷是從189年到曹操成功控製漢獻帝的196年,講述的是曹操的立誌傳,如果說189年開始是亂世的話,那麼曹操真正的“假皇帝”生涯,就是從他四十二歲開始的。

一千八百多年過去了,那場亂世的麵貌已經被王朝史官塗改的不成樣子,所以我還原事情的真相,如有不足之處,大家多諒解。

他的政變成功是成功了,但是對於被廢為郡王的劉辯,又會怎麼樣安排呢?

請看下集: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