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 1)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海會佛菩薩

大行菩薩稱普賢

重重願海浩無邊

端嚴示坐六牙象

智慧化生七寶蓮

一切三昧皆自在

本來妙德盡周圓

寶威來讚娑婆化

靈感神通震大千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首先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為了一切的如母眾生,速速地從生死流轉的苦海之中解脫出來,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很歡喜有這麼一個機會,與大家共同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那麼這一次,方廣寺能夠舉辦四十九天的精進佛七,在將近圓滿的時候,我們來學習《普賢行願品》,有非常好的一個緣起。方廣寺是南嶽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南北朝時候梁天監二年也就是公元503年。那麼到現在有1503年的曆史了,是一座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古寺。開創這座古寺的是慧海尊者。當時,我們現在這個寺院大雄寶殿這個地方,不是平地,是一個湖,大概有二三十畝的麵積,一個湖。我們看這個周圍的山,都環抱著,好像蓮花一樣。

這個慧海法師就在山坡上麵用功修行,為大眾說法。有一段時期每一天都有五個穿白衣服的男子來聽法。有一次聽完法以後,其他人都走了,這五個男子就留下來說,很歡喜聽到慧海尊者講法,希望能夠供養慧海尊者:“請問法師有什麼需要?”慧海尊者就說:“這個地方山坡比較狹窄,希望能夠有一塊平地。”當天晚上就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周圍山上的土和石頭都衝下來,把這個水潭就填平了。然後慧海尊者在這個平地上建起了方廣寺。那麼這個是方廣寺開創的一個緣起,五位龍王獻地。

我們很高興,能夠與大家共同學習佛陀,號稱為如來所說的經中之海,最殊勝的《華嚴經》的一品。《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三衹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功圓果滿以後,在菩提場菩提迦耶,初成無上正等正覺,以萬德莊嚴的報身,為大根機的眾生稱性宣說,佛自證聖智境界的殊勝的法寶。天台宗有一個比方說,如日初出,先照高山。五時八教第一時是華嚴時。華嚴時,華嚴最初三七日,是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說的。佛陀宣揚《大方廣佛華嚴經》使因緣成熟的眾生,當下直入佛之知見,入佛的境界,一時功圓果滿,究竟成佛。所以在《華嚴經》上說,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祖師也說:“為勇猛丈夫說成佛,在刹那間。”

事實上,《華嚴經》、《法華經》、《大般若經》都是講佛果地的經典。

《華嚴經》講佛的境界。我們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讀過《華嚴經》,對於成佛的好處不知道,對於成佛以後,佛的聖智境界我們不明了。《法華經》講佛之知見,我們將凡夫的知見能夠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般若》就講佛的行持。所以我們能夠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能夠了解,體悟佛的境界。

華嚴大教是如來的根本法輪,猶如百川歸海,同樣,一切法門也都以入於華嚴法海作為歸宿,佛教的百千陀羅尼,百千三昧,也都以入於華嚴的海印三昧為究竟。所以說《華嚴經》是整個佛法的綱要,一切的經典都是《華嚴經》的眷屬。

而我們今天所學習的《普賢行願品》,又是華嚴的精髓。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國師把華嚴判攝為教、理、行、證四分,那麼《行願品》屬於證分,所以是華嚴廣大的教海的一個總的歸納,是華嚴的樞紐,是華嚴的精髓。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圓滿成佛。

那我們依據天台的教法先說五重玄義: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