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一聽司馬青林點出他是地相門的,便意識到,這老家夥,與師娘有關係。他如此說,就是為了點明與自己的關係。
可山海從來就不敢承認與師傅和師娘的師徒關係,怕他們受到自己煞運的拖累。
其實,師傅和師娘,從一開始就是這樣做的。從來沒有承認過與山海的師徒關係,更不敢讓他稱呼師傅師娘,隻讓他叫老不死,老東西,老家夥,老妖精,老妖婆,死老太太之類。
鑒於這種情況,別說隻是跟師娘有關係的人,就是師娘的親爹親娘來了,也不能承認。
為此,山海淡淡地一笑,雙手一伸,做出手托日月的樣子,霸氣十足地吟唱道:“左托日來右擎月,陰陽五行在其中,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我占兩家功!”
眾人鴉雀無聲,都是一腦門的漿糊。就連司馬青林,都是兩眼發直,不得要領。
“我日!你比通天教主還牛.逼,酷斃了,炫死了......”柳擎夏振臂高呼,跳腳叫囂。
天下一共三教,山海就占了兩個。這是什麼門派,也太牛叉了吧?
司馬青林一時頭大如鬥,眾玄學高人,也都糗大了。
他們出題,而山海也回答了。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手托日月,這是什麼牛.逼門派。
山海是耍了滑頭,但絕不是無的放矢。
春秋戰國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了號稱諸子百家,實際上千家的學術流派。
經過激烈而殘酷的爭鬥之後,脫穎而出的,是九流十家。
分別是陰陽家、法家、道家、墨家、儒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
小說家,談不上是玄學。便將其摘出來,用九流十家,加以區別,第十就是小說家。
陰陽家本來是名列九流之首。
陰陽家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在曆史觀上,則把《尚書》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
在政治倫理上,陰陽家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讚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幹天文、曆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後,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係、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齊國人,陰陽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學問迂大而宏辯,人稱為談天衍,又稱鄒子。
舊史所載他的事跡有所謬誤,但可肯定他是戰國晚期人。鄒衍曾遊學稷下學宮,以學問重於齊。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趙,平原君待之以賓主之禮。到燕,燕昭王親自為他在前麵掃塵,聽他講學,為他築竭石宮,執弟子禮。故此有史推測他可能死在長平之戰後。
鄒衍的著作《鄒子》和《鄒子終始》,據說有十餘萬言,但早已夫失。現隻有《呂氏春秋》、司馬遷《史記》的一些段落可見其思想。
以上是史書記載,陰陽家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個學術流派。
而據山海的師傅所說,陰陽家不是簡單的學術流派,而是第一流的玄學流。事實上,九流十家中的九流,都是玄學一流。
陰陽家稱陰陽流。陰陽流並沒有消失。隻是注重追求仙境,脫離了塵世而已。世俗之人,漸漸也就不知道這個第一流了。
山海敢說三教他就占兩家,並非狂妄之語。
所謂三教,乃是僧儒道三教。陰陽流的學說功法,被儒流分去一半,被道流分去一半。
他自然可以稱,是占兩家了。其手托日月,其實就說的是陰陽流。亦稱日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