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劉邦已年近40,仍未娶妻。他見呂公是一位不平凡的長者,又是縣令的故友,心裏有意答應這門親事,但口上不得不回答說:“後生蒙大人賞識,實屬三生有幸,隻是婚姻大事,容後生稟告父母後再作答複。”
“應該,應該。”呂公連聲點頭允諾。
劉邦向父母稟告呂公之意,父母也很高興。多年來父母一直為劉邦的婚事操心,怎奈兒子對此事總是借故推托,使得父母也無可奈何。在兒子稟告此事之前,父母對三兒子的婚事問題,早已心灰意冷,不願再過問了。令二位老人喜出望外的是,這次是他的兒子主動稟告此事,從談話的口氣中,二老知道兒子心中有意與呂公女兒成婚,況且呂公又是縣令的故友,不是尋常人家,當然沒有任何異議。隻是劉老太公在高興之餘,想起三兒子的婚事令他操心多年,心中難免還殘存著怨氣,便向三兒子說道:
“不成器的東西,都是年近40歲的人了,還沒有個家室。當父母的還能陪伴你們幾天,也不願為你再操這份心了。這件事隻要你自己願意,我和你媽也就不想再說什麼了。”
劉邦從父親的談話中,知道二老心裏對這門婚事是滿意而高興的,隻是多年來對自己心中有些怨氣,話不能不這麼說。見父母答應這門婚事,劉邦心裏很是高興,因為這畢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要做新郎啊!
呂公把女兒呂雉許配給劉邦,這事在家中卻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卻說呂公赴宴後回至家中,把將女兒許配給劉邦一事講給老伴兒,誰知呂老太聽後大怒說:“你這個老糊塗,從前總是對我說咱們這個女兒與眾不同,一定要嫁給個富貴人家。來到沛縣後,縣令想把女兒娶做兒媳婦,這是多麼好的一門親事,門當戶對,年齡也相般配,我有心答應,可你卻說不合適,堅決不肯,我也依了你。可你今天卻事先不向我說一聲,竟稀裏糊塗地把女兒許配給劉季。他劉季是什麼人,都年近40了,家裏又沒有什麼產業……”
呂公見老伴兒嘮叨沒完,心裏有些不耐煩,心想說不定還要說出什麼令人煩惱的話來,便打斷呂老太的話,生氣地說:“這不是你們婦道人家所能懂得的,難道我能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將來受苦遭罪嗎?”
呂公是呂門的一家之主,他向呂老太說了這句話,這門親事就算是這樣地定了下來。
劉邦與呂雉結婚的那天,很是熱鬧。作為一名亭長,劉邦在遠近也算是小有名氣,加上他待人仁慈和善,人緣很好,又有縣府裏的一班同事和朋友,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很多。不消說蕭何等人是宴席上的貴賓,就連縣令也派人送來了一份賀禮。婚禮這天,劉邦感到平生從沒有過的暢快,比平時多飲了許多酒,待到客人散去,他與妻子呂雉進入洞房時,早已醉得不成樣子了。
劉邦自從娶呂雉為妻後,夫妻倆日子過得很和諧。呂雉長得雖然算不上是美人,但也五官端正,正是妙齡少女,豆蔻年華,又有良好的家教,舉止有禮,為人還很要強。過門後,呂雉把家裏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條,就連田間的農活,也都大多由她來勞作,對丈夫更是關心備至,很是敬重。劉邦對自己這位年輕的妻子從心眼兒裏感到滿意,對妻子體貼入微,呂雉勞作一整天所帶來的疲乏,在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下,瞬時間便消失在幸福溫情之中。
劉邦結婚後,呂雉為他生下一個女兒,這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一年多後,又為他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盈”,這就是後來的孝惠皇帝。劉邦年過40,喜得貴子,當然高興萬分。夫妻一起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二人之間的恩恩愛愛自不必細說,其間,曾發生一件與後來似乎有關的事,《本紀》裏有所記載。秦時的亭長不算是帝國在編的官員,官府也不發給俸祿,隻是撥給一塊田地,由官府派人代耕。雖說是有人代耕,也主要是播種或收獲的農忙季節有人代勞;田間管理期間的除草等多項農活,仍須由家人勞作。呂雉是個很能幹的女人,劉邦當亭長,在外的時間多,在家的時間少,家中裏裏外外的活兒,都落在呂雉的身上。嫁雞隨雞,呂雉既不理怨,也不後悔。農忙時忙地裏,農閑時忙家裏,手腳不閑,辛勤耕耘。夏秋季節,呂雉怕來回走路耽誤地裏的活,常常帶些幹糧和一罐飲水,帶著兩個孩子,早早出門,中午在地頭吃一頓飯墊墊饑,天黑了方才回家。
七月裏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陽掛在天上,地皮被烤得發燙,呂雉和兩個孩子除草鋤禾,累得汗如雨下。已經幹了大半天了,兩個孩子又饑又渴,眼巴巴地盯著幹糧和水罐,用央求的目光看看呂雉。這兩個孩子,是呂雉的心肝寶貝,呂雉愛孩子,但從不嬌慣孩子,她知道孩子的心思,但抬頭看看天,還不到吃飯的時候,又狠了狠心,埋下頭,繼續幹地裏的活。
這時候,從遠處走過來一個老人。老人70多歲年紀,穿著一件襤褸的長衫,手裏拄著一根木棍,嘴裏念念叨叨的不知說著什麼,徑直來到呂雉耕作的地邊。
老人伸手向呂雉討水喝,呂雉打量了一下老者,雖然穿得破破爛爛,但須發皆白,清臒的身子裏透出一股仙風道骨的神韻。呂雉暗暗稱奇,估計這位老者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物。她望了望孩子,遲疑了一會兒,還是把水罐送給了老人。老人似乎渴極了,捧起水罐,咕嘟咕嘟地就喝去了一大半。老人又問呂雉要吃的東西,呂雉想了一想,毅然取出幹糧袋,送給老人。
老人吃飽了,喝足了,卻坐在那裏,仔仔細細地端詳起呂雉。呂雉被看得有點不好意思,正想走開,忽聽老人說道:“夫人的相貌很了不起,以後一定是天下的貴人。”
呂雉的權勢欲望本來就十分強烈,而且早就自命不凡,現在聽老人這麼一說,正中下懷。她不但深信不疑,還把劉盈和魯元叫過來,讓老人給這兩個孩子也相相麵。老人又仔仔細細地看了劉盈一陣,說:“夫人之所以尊貴,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緣故。”老人又指著魯元對呂雉說:“這個女孩兒,也是一臉的貴人相。”幾句話,便把呂雉說得心花怒放,剛才的饑、渴、疲倦,全都扔到九霄雲外,千恩萬謝地向老人行禮。
老人又繼續搖搖晃晃地趕路。一會兒,劉邦辦完泗水亭的公事,到地頭來給呂雉幫忙。呂雉興衝衝地把方才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給劉邦聽。劉邦覺得很有意思,忙問:“這位老者現在哪裏?”呂雉用手指了指老人離去的方向,說:“離開這兒不久,想必還未走多遠。”
劉邦一聽,立即放下手裏的鋤頭,撒開兩腿,急急忙忙往前追趕。追了一裏多路,果然看見一個老人正緩緩而行。他三步並作兩步,趕到前邊,深深地給老人鞠了一躬,虔誠地說;“老人家善於相麵,請您為我也相上一相。”
老人一聽,知道這準是呂雉的丈夫,也不推辭,煞有介事地看看劉邦的臉,又看看劉邦的手,麵上露出驚異的神色,說道:“剛才給你的夫人和孩子看相,他們的相貌都非常高貴,從你的麵相和手相上看,簡直是貴不可言!”
幾句話,把劉邦說得熱血翻湧,兩眼放光。他趕緊向老人再施一禮,喜滋滋地說道:“我日後真要能像您剛才說的那樣,決不會忘記您老人家的指點之恩。”
戰國秦漢時代,社會上占卜相麵的人特別多。一方麵,這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文化不發達,人們的迷信思想重,不少人便以此為職業,騙取錢財糊口度日;另一方麵,也有不少人,看到社會矛盾尖銳,對當時統治者不滿,便以“相麵”作為宣傳、動員群眾的手段,鼓勵人們起來鬥爭。劉邦和呂雉遇到的這位老者,應當是屬於後者。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像蕭何、呂公這樣的有識之士都看好劉邦,認為如果天下大亂,必得有所依托,因此他們都暗中把劉邦看作可以托身立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