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他的經典名篇《初戀的音樂盒》獲得由熊貓故鄉網站舉辦的《絲路尋情記——七夕征文show愛贏大獎》二等獎第一名。
2009年12月,他的散文獲得《深圳青年》雜誌與愛迪爾珠寶公司聯合主辦“2009年愛迪爾珠寶關愛征文大賽”特等獎。
……
散文成績如此之大,卻並不能令他滿足。在發表了很多散文之後,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紀實文學作品。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他有了一點名氣後,一些遭遇不幸的人找到他,希望通過他的文字將他們的悲情遭遇傳達出去,以便可以獲得全社會的救助。這是霍忠義願意做的事情,以自己有限的能力幫助他人圓夢,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嗎?於是,他開始創作紀實文學。散文可以在鬥室內完成,可是紀實文學卻必須外出采訪。凡是遇到那些讓他心動甚至落淚的素材,他就不惜一切代價,路遠的自費踏上公交、路近的腳蹬一輛舊車,風裏、雨裏、陽光裏,去拜訪那些急需媒體報道的主人公們。他和他們促膝長談、多次采訪、反複核對,以便采訪稿能夠寫得精、準、深。就這樣,他的名字又和他筆下主人公的名字一起出現在全國的著名期刊上,並且引起巨大反響。他采寫一對貧困大學生故事《上大學去,讓我們的愛情與貧窮較勁》在《知音》雜誌2000年3期一經發表,即引起社會關注,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欄目邀請該文主人公大學生毛紅偉和王亞玲去參加節目,並資助他們2000元;他撰寫的陝北殘疾剪紙藝術家高河曉的情感故事發表在《知音·海外版》,引起關注,被湖南衛視的“玫瑰之約”欄目邀請去參加節目,並資助他們2000元;他采寫西安名人陳愛美的紀實文學發表在《西部大開發》2000年5期,引起反響;他采寫長安大學學生錢俊東創業故事發表在《大學生》雜誌2004年4期,係首次在全國期刊上宣傳推介錢俊東;他采寫的《華商報》攝影記者謝海濤的故事《十佳攝影記者手中的“黑鏡頭”》發表在2002年6期《戀愛婚姻家庭》雜誌,引起反響;他采寫的反映山西黑心窯主迫害西安長安區小夥子張徐波的故事《黑心窯主演繹當代“包身工”》發表於陝西省人大主辦的《法治與社會》雜誌2004年8期,比國家徹底打擊山西黑心窯主早3年;他采寫以《窗外》成名的西安殘疾歌手李琛母子情深的故事發表在《法治與社會》2000年2期,令人落淚感動;他采寫西安統計學院無臂大學生姚偉與陪他上大學的媽媽的真情故事發表在《愛人》雜誌1999年11期,引起反響……
霍忠義的作品頻頻出現在大刊上,也引起了全國媒體對他本人的關注。1996年1期《深圳青年》雜誌在頭條以配發照片簡介形式報道霍忠義求學自助的故事《我賣報讀完大學》;2001年6期《知音》雜誌以配發照片形式報道霍忠義情感故事;2002年12期《幸福》雜誌以配發照片和簡介形式刊載霍忠義的真情故事;2009年3月,《知音》雜誌著名編輯、記者陳清貧在其《寫稿賺錢18技》一書中對霍忠義的寫作情況做了較大篇幅的描述;2010年2期《國際廣告》雜誌以配發照片和簡介形式刊載霍忠義的文章;霍忠義供職的長安大學在《長安大學報》總第162期也專門以《學工的文學愛好者》報道霍忠義的故事。
寫作除了帶給霍忠義快樂充實外,還帶給他榮譽:1999年,因為寫作突出,鄭州的《人生與伴侶》雜誌社盛情邀請他到新馬泰參加寫作筆會;2003年,他成為《讀者》雜誌全國百名簽約作家之一;2009年,他被邀請去北京大學做“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決賽評委”,成為6位評委之一。
霍忠義最喜歡的名言是“天助自助者,運降不降人”。他不但自助,還助人。他曾經說過:“有夢而望不到邊的生活才是最美麗的”。通過寫作,他圓了很多人的夢,也圓了自己的寫作夢、圓了自己的助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