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大學時代發表首篇作品起,霍忠義迄今在《中國青年》《深圳青年》《當代青年》《女友》《知音》《家庭》等全國大刊發表散文以及紀實文學60多萬字,作品數次獲得各類全國性獎項,入選中小學生閱讀教材,並被製作成高考中考訓練試題以及中考試題。其散文代表作《死神也怕咬緊牙關》《父親的冰糖葫蘆》《初戀的音樂盒》《以愛的姿勢倒下》等在全國青少年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95年,霍忠義大學畢業留校,成為一名教工科專業基礎課的教師。那時,教學量不是很大,當他將所有的教學工作全部完成後,就趴在教研室非常簡陋的辦公桌上,手握鋼筆開始寫作,這樣的日子苦澀而充實。是的,他從小心底就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作家。為了這個夢想,他在大學時代就已經付出很多,在一篇《帶著美麗的夢想上路》的回憶文章中,他這樣寫道:“現在我常常記起獨自在校報編輯部,看久寫久了,眼睛與手臂都酸痛不已,我就會踱到窗前縱目遠眺,權作休息,而這時,我常常會看見在樓下的花園裏,在花園的樹木下,在樹木旁的燈影裏對對雙雙的男女或相視傳情、或執手細語、或在激情地熱吻,這時,我內心一陣酸楚:為什麼我不像他們一樣去享受激情的生活,體驗青春的美麗?為什麼我要自苦如斯,過苦行僧般的生活……想到這裏,淚水慢慢地溢滿我的眼眶,外邊的美景一片模糊。但幾分鍾後,我一抹眼淚又坐在桌前,用僵硬的手指捉起了鋼筆……我知道有夢就要付出,付出就會痛苦,可是,沒有痛苦怎麼會來甘甜呢?”
開始,他寫的都是些精美散文。1996年,艱辛地付出終有回報,他的文章和名字經常出現在全國各地的著名期刊上,尤其是1998年,那些精美的散文被《讀者》《青年文摘》等期刊廣泛轉載,反響巨大。1998年1月,《知音》發表了他的《初戀的音樂盒》(當時署名梅曉曉),全國轟動。他曾經收到編輯陳清貧轉過來的讀者來信幾百封(這些信件至今保存完好),後來該文被《青年文摘》轉載,《青年文摘》雜誌社又轉過來不少讀者信件。其中最動人的一封長達20頁的信來自福州監獄的一名囚犯,他的身上就發生了類似《初戀的音樂盒》的故事,他和一個女孩子擦肩而過,遺憾終身,他由於失去了她而日漸頹廢,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看了《初戀的音樂盒》,他心底美好的初戀和美好的人性又被喚醒,這篇愛情故事讓他熱淚長流。
1998年2期《知音》又發表了霍忠義的《父親的冰糖葫蘆》。這篇文章同樣引起很大的轟動。這篇文章被《讀者》《青年文摘》《知音》等媒體轉載,還被收入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名家極品散文學生仿寫讀本——第二百次擁抱》,與魯迅、餘秋雨、賈平凹等幾十位大師的文章排列在一起,該文還被多本“感恩”叢書收錄。文中的父子親情打動了無數讀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女生為此專門寫來信件傾訴自己的親情並感謝作者。霍忠義在新浪網開設的博客也有很高的點擊率,尤其是《以愛的姿勢倒下》一文,點擊超過8400次,留言評論270多條,很多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梅花香自苦寒來,霍忠義的付出換來的不隻是讀者的認可,更受到文學專業評審機構的青睞,獲得不少全國獎項:
2001年12月,他以一篇反映一位大學生與其兄長互助的感人故事獲得由《人民文學》雜誌社、魯迅文學院、《女友》雜誌社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新光杯”青年文學作品大賽校園組三等獎。
2008年11月,他的散文獲得陝西省福利彩票中心和陝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我和福利彩票的故事”征文二等獎第一名。
2009年5月,他的散文《那件散發著淡淡油煙味的藍衣服》獲得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全國文學征文大賽散文一等獎。
2009年8月,他的散文《我教老爹學上網》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計算機伴我成長”主題征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