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公司和機構現在已經意識到,對於很多國家的市場和投資來說,政治因素的影響至少不亞於經濟基礎的影響。政治風險對企業經營造成了巨大威脅。
世界銀行跨國投資擔保機構MIGA(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於2009年指出:廣義地說,政治風險是指跨國企業經營因東道國或母國的政治力量或事件,或因國際環境變化,而中斷的可能性。MIGA2009年對全球300家跨國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限製跨國公司向新興市場投資的主要約束條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風險,且未來3年其重要性將持續上升;而在MIGA羅列出的政治風險種類中,違約、彙兌轉移限製、戰爭和內亂赫然名列前三。
跨國企業向新興市場投資考慮的因素中,政治風險排在首位,接下來才是宏觀經濟穩定性、融資便利、腐敗、合格員工人才、市場機會等等。可見,政治風險的存在,大大約束和限製了跨國公司對新興市場的投資,並且在未來3年內影響趨勢還將上升。
而在政治風險的種類上,最受關注的是(政府)違約、彙兌和轉移限製、戰爭和內亂、違反政府擔保、其他監管變化等等。
資料來源:MIGA EIU 2009年金磚四國政治風險調研報告。
注:縱軸為最大的兩類原因,由於調研允許多選,因而受訪者百分比可能超過100%。
金磚四國受調查企業認為,政治風險未能被有效減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治風險水平不夠高;二是缺乏風險應對工具。其中,約60%的中國受訪企業認為缺乏應對政治風險的工具。
利比亞危機對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是一次警醒。我們需要反思:為什麼對於利比亞的政治風險,中國政府部門和中國企業基本上沒有預警?如果今後中國企業再遇到類似事件,是不是每次都要中國政府出麵來一次大撤僑?要知道,在非洲有超過100萬的中國人!如果每一次海外政治動蕩都由國家組織大規模撤僑,中央政府有再大的雄心、中國經濟實力再強,也會吃不消。事實上,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過程中最大、最不可測、最不可控的風險。
那麼,對中國企業來講,對外投資到底將遭遇哪些政治風險?我們應當如何來理解、判斷和評估這些政治風險?我們又該采取什麼樣的策略和措施來應對以規避或降低政治風險帶來的損失?這正是本書要探討的內容。
1.1.2研究目的
相對於本土經營,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與經營過程中將遇到更多風險,政治風險是其中較為獨特的一種,是海外投資所特有的。然而,人們對這種風險的認識還較為模糊,經常忽視,對於如何識別、衡量、防範更是知之甚少,也缺乏相應的應對管理策略。
本書主要針對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跨國經營所麵臨的政治風險分析衡量及其管理規避問題進行研究,目的是為我國企業跨國投資經營決策時能更全麵地考慮政治風險因素,並采取合理應對措施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