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自治共和(2 / 2)

大明朝出身的人想象:聯邦應該像設立一個朝廷,孫一高高地坐在聯邦朝廷最高處;三個國家各出一個大臣,像當年的周公和昭公一樣坐下來商量決定聯邦大事,即所謂經典的共和行政;

草原出身的人想象:聯邦的三個國家首領應該每年夏天會盟一次,會盟期間商定來年的大事,順便舉辦那達慕。

達海則興致勃勃地建議聯邦可以像滿洲國先帝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製度一樣,三個國家的首領輪流值政,一年一換,遇有大事則三國首領及時開會共同議政。

三種方案各有支持者,互不相讓。彙總到孫一那裏,孫一驚訝於明朝人的想象力之餘,拋出了第四種方案:三個國家各自出一些代表組成一個議會,聯邦大事投票表決。

四種方案各有優缺點,孫一也不敢肯定後世的議會製度一定會比明朝人提出的三種方案好。

不過,眼下聯軍正在打仗,三個國家的內部管理機構八字還沒有一撇。孫一決定先不急,大家可以充分討論四種方案,甚至提出更多的方案,等到了冬天專門抽出一段日子做決定。

孫一指定這段日子開始於今年的冬至,到時候不光是三個國家如何“共和”,包括新的“民曆”曆法,聯邦軍費的分攤等等事項都會在這個冬天討論確定。

至於冬天在哪裏討論,誰參加討論、如何討論,最後采用什麼形式做決定,孫一做主由三個國家各自派出一名代表,成立一個三人籌備小組,專門商量這些事。

秦王朱軍師眼珠子一轉,立刻表示自己要行使逃跑權,從此不當鐵國人,要入籍九原郡,並且自告奮勇要當九原郡的籌備小組代表。

孫一笑著同意了朱軍師的逃跑要求。不過,朱軍師能不能當代表,得九原郡的百姓說了算。

這還不容易?作為秦王,朱軍師於九原雖無封地之實,卻有建國之功。朱軍師憑借自己在九原郡百姓心中的崇高威望,轉個身就獲得了“百姓授權”。

朱代表從此頻繁地召集九原的父老鄉親商議建國大業,老百姓心內狂喜,怎麼自治不重要,怎麼共和也不重要,九原建國就意味著聯邦要保衛九原了。保住家園最重要,其它的秦王自己做主就行!

耿秀才熱情幫忙,他和朱軍師二人連連寫就數封書信給老家的“有識之士”,派人輾轉送往陝西,請他們務必在今年冬至之前來九原郡“共襄國事、重建三代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