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型銀行經過財務重組、股份製改造、境內外上市等多個階段的變革,銀行的經營理念、內部管理、服務水平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觀,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變化。曆史的巧合之處在於,當中國的大型銀行剛剛完成這些變革,國際金融界就發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多家著名國際銀行破產,中國大型銀行的市值排名分別占據了前三名,一時風光無限,很多人對此飄飄然,自我感覺很好,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心態。以這種心態經營管理銀行,將使中國銀行業失去一次非常難得的曆史性機遇,而要抓住這次機遇,使中國的銀行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必須從文化理念層麵注入新的內涵:
第一,必須有全球性的視野和追求。中國是世界經濟體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銀行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和業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服務國內經濟和客戶發展仍將是中國銀行業的主要曆史任務。但是,中國的銀行業必須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追求,要有世界級的管理水平,要有和國際一流銀行競爭的實力,要有支持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服務能力,要有與規模相匹配的質量。大型銀行的管理者要有這樣的氣度和胸懷,真正按照國際一流銀行的標準認清差距,從基礎工作抓起,臥薪嚐膽,勵誌圖強;要真正讓員工樹立遠大的理想和追求,全麵提升自身素質和水平,為建設世界一流銀行盡心盡力。即使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代,歐美銀行在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方麵仍遠遠超過國內的銀行,看不到這種差距,實在是夜郎自大,自欺欺人。隻有有了世界級的眼界、理念和追求,中國的銀行業才可能成就大器,成為百年銀行。
第二,要進一步摒棄官商文化。大型銀行帶有典型的官商文化特征:其一,大型銀行是從國有專業銀行轉軌而來,從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政策製度、員工結構等很多方麵都帶有很深的體製弊病,政府機構所帶有的機構臃腫、效率低下、人浮於事、高高在上等不良的體製問題,大型銀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二,政府掌握著重要的市場機會和資源,銀行習慣於通過政府獲取更大的、更快捷的商業利益;其三,銀行是一個對社會經濟有重要影響的行業,政府傾向於嚴格的管製政策,政府會在銀行危機時大力救助,政府是銀行經營的靠山,因此官商文化在大型銀行根深蒂固。
官商文化對銀行的經營管理產生了深刻的不良影響:其一,經營模式單一,係統性風險集中,從山西票號到清朝、民國的銀行,都有濃重的官商特征,因為存在顯著的規模效應,銀行在業務品種上高度集中於政府客戶,係統性風險很高;其二,忽視市場變化,創新能力薄弱,官商企業一般都更依附資源支持,忽視普通商業客戶,對市場、客戶需求不敏感,行動遲緩;其三,內部管理粗放,專業化、精細化程度低,在人員管理上,帶有明顯的官本位傾向,員工專業特長難以發揮,薪酬分配上,平均主義、大鍋飯做法盛行,很難形成獎優罰劣的績效考核機製。隨著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轉型,官商文化有所褪色,但仍然是大型銀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徹底轉製,向市場化轉型,大型銀行必須進一步摒棄官商文化。
第三,要追求內在有機發展。這是百年銀行文化的核心,其價值觀的重點在於:其一,追求長遠發展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增長,在這種價值觀的指導下,銀行在客戶選擇、市場推廣、內部管理上都會堅持自己的客觀標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其二,要做良好的社會公民,積極承擔社會義務,山西票號在200多年的經營中,得到了當地居民的支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山西票號重義,災年賑濟百姓,興辦慈善事業;這些不僅是現代銀行應該繼承和發揚的文化傳統,而且要有新的發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做社區的好鄰居;其三,要把環境保護作為有機增長的基本內容,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問題是環境保護,百年銀行應該在環境保護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一方麵要積極支持低碳經濟、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麵要在經營過程中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其四,要以人為本,銀行的發展是員工創造的,銀行要真正把員工作為一種資產、一種資源來經營,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盡可能為每一位員工的發展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