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自信者,易成功
在美國的一些中小學裏設有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叫做“自我表現課”,哪個學生有什麼特長,都可以上台露一手,同學們爭先恐後登台,在眾目睽睽之下自我表現一番。據說,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十分有利的。
自信是對自己能力、優勢的肯定,自信就像人生道路上隨身攜帶的一根鞭子,不時地鞭策自己攻克難關,登上新的高度。喪失自信無疑等於抹掉智商,變得無能。
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配到一個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工作,後來又下崗,他悲觀失望,喪失了自信,感到自己沒有前途,什麼都不行,最後連與人談話的勇氣都喪失殆盡。後來,他進行了多次心理谘詢,谘詢師對他的能力作了充分的肯定,並從正麵進行引導、鼓勵,指出該如何重新在社會上找工作,如何勇敢地去表現自己,培養自信心,施展自己的才華。這個青年的自信被喚起,精神狀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美國青年阿伯特在韋布城開了家雜貨店,由於經營不善,兩年來負債累累,他好像一隻鬥敗的公雞,沒有了信心和鬥誌。他想到堪薩斯城去找工作,突然間,有個沒有雙腿的殘疾人從街的另一頭向他“走”來,他用兩隻手撐著木棒向前,準備登上路邊的人行道,就在那幾秒鍾,他們的視線相遇了,隻見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阿伯特打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氣真好啊!”阿伯特望著這位殘疾人,一下子感到自己是何等富有。他想:我有雙足可以行走,為什麼自憐?這人缺了雙腿仍能如此快樂自信,我這個四肢健全的人還有什麼不能?他挺了挺胸膛回來了,重新投入到小店的經營中。結果小店不但還清了債,而且還開始贏利。
可見,自信是克服困難的強大動力,青年人在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挫折、失敗,關鍵要看如何對待。英國作家約翰·克裏西年輕時立誌創作,他沒有大學文憑,又無靠山,但他有自信。他曾向所有出版社投稿均被退回,他沒有把退稿歸咎於自己無能,沒有妄自菲薄,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滿懷信心地繼續寫下去,終於成為著名作家,使人們能欣賞到他那4000多萬字的作品。
大凡有所創建的人都有強烈的自信,而且從不隱瞞自信,是自信促使他們成功。法國文學大師巴爾紮克是個充滿自信的人,在一次演講會上,他自豪地大談英雄:“世界上將有四個偉人——拿破侖、居維葉、奧康爾和我……”如果沒有自信,我們很難相信巴爾紮克能有那麼多的著作問世,成為一名如他所說的世界偉人。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鼓勵人們要有自信心,把奮鬥的目標定得很高,他常常問他的研究生們:“準備完成什麼樣的偉大著作或偉大任務?”要求他的學生們:“假如你打算做個心理學家,那麼是做個積極進取的呢,還是做一個消極被動的心理學家……假如你不渴望寫出偉大的第一流的作品來,那麼誰來寫呢?假如你故意偷懶少花點力氣,那麼我警告你,你今後的一生都將不幸。”
確信自己必有成功的把握,無異於替自己的精神打了一針興奮劑,會使那些遲疑、恐懼、後退、彷徨的惡魔都紛紛避開你。同時,你的希望、期待與能力都會像電流在你的身體裏流過一般,使你整個身體受到感應,把你改造成一個充滿希望、前途遠大的人。
自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自信心不是無端地建立起來的,而是自己要有過硬的本領。自信造就成功者,成功者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自信而更加成熟。
要做到自信,關鍵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強者的地位。如果有強過他人的本領,就盡量在工作中發揮出來,並時不時地提醒自己:
在這方麵,我是一個強者,你們都得求我!遇到在這方麵不如你的,不妨多多幫助他,對他說:“我是這方麵的專家,需要我幫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