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積極的心態:熱情·愛心·自信(2)(1 / 3)

誠然,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芸芸眾生,為誌向最大限度投入熱情者無可計數,但能真正跨入成功殿堂的,畢竟為數不多,更多的人是一生平凡,但依然值得驕傲,感到欣慰。因為畢竟有過奮鬥的經曆並從中得到樂趣。就如風箏,盡管它不如飛機甚至小鳥,能在天空自由翱翔,但風箏依然以一腔熱情及對天空的熱愛放飛希望,執著地追求美好,在天宇展現萬般姿態,在藍天繪出一道道令人愉悅的風景,為自身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歡樂。

有位年輕人,做起工作來很豪邁,他說,我沒有理由不愛我的工作,正如我沒有理由不愛我自己一樣。每天,日子在上下班的腳步中被踩得踏踏實實。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但我的臉上一直流淌著快樂。有時候累得回家像散了架子,第二天,又像個大力神出現了。有一次,一位同事問我:你為何如此狀態?我豪邁地說,因為熱愛,所以熱情。工作因熱愛而美麗,工作因熱情而改變。

因而,我們有理由說,一個人無論成功與否,隻要熱愛生活,為自己鍾愛的事業投入了熱情,就可以收獲歡樂和充實甜美的人生。

5.關心他人,幸福

幸福是個人的心理體驗,同時也是在人際交往互動關係中感受到的。人們都生活在現實社會環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裏,人人都可以用個人的情緒、個人的感受去影響他人。同時又會接受他人情感的影響。

關心他人是主動友好的表示,從表麵上看是個人作了付出,但實際上就是一種回報,樂於關心人的人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愉悅的情感體驗,比如主動熱情地關心朋友、關心同事、關心長輩、關心同學、關心親人、關心上司、關心下屬,主動問好,主動道別,那麼自己就會從他人的感激中獲得精神的快慰,增加了幸福的感覺。因而,客觀上講關心他人是付出,可從主觀上講卻是擴大了自己的快樂空間,增加了愉悅之源。

一個人能做到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幫他人之所需,常對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給他人以方便,也就能從施收者的快樂幸福之中分享到快樂與幸福。幫助他人越多,對他人的愛也就越多,自己獲得幸福的幾率就越大,對幸福的親身體驗也就越多。施人以幸福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錦衣玉食卻憂心忡忡,粗茶淡飯卻心滿意足,其實快樂與幸福是永遠連在一起的雙胞胎,每個人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快樂幸福的秘訣。不要事事時時總老想著自己,要關心他人,要學會關心他人,俗話說:看得開,爬得過。順其自然就會怡然自得,心態好,即使一無所有也會生活得快樂幸福。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關心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心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心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人的本質是愛的相互存在。人的生活是與他人的相互交往構成的。關心他人,就是要求人們善於理解他人的處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隨時準備從道義上去支持別人,從行動上去關心幫助別人。

6.愛人者,人恒愛之

馬克思曾說過:“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更多地想到別人是否對自己好,是否尊敬自己,而很少去想自己是否對別人好,是否尊敬別人。人際關係實際上始終呈互動的、來往的過程,正如古人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

人總是希望別人能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和幫助自己,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接受、喜歡和幫助的;通常情況下,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會去喜歡他;拒絕我們的人,我們也會去拒絕他。這就是人際交往的相互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