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每天晚上都在家,我就應該告訴他我愛他,但現在卻再也沒有機會了。
也許,如果我不這麼埋頭苦幹,隻顧工作,我們的婚姻還能維持下去。
那時我們太年輕了,第一個孩子出世時,我還不知道如何養育他。如果當初我對兒子不這麼嚴厲管教的話,也不會有今天這麼多的麻煩,他完全可以是個大丈夫了。
我相信如果母親在發現了子宮癌之初就及時治療,現在她一定能痊愈的。但媽媽的身體多年來一直虛弱,我不斷地遷就她。如果當初我強迫她到醫院治療,她也就不會地這麼快地死去。
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對親人付出更多的感情,比如父母、子女、愛人、祖父母、知心朋友、兄弟姐妹。這種感情的付出往往勝過對於自己。當我們失去一樣東西(感情)時,失落感就會如潮水一樣湧來,我們能體驗到很多遺憾。因為我們是人,我們的內心比我們實際上表現得更為敏感。
不可避免的是,失落感常常會給我們帶來深深的遺憾。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麵對失落總是用種種方式進行自我譴責,似乎這樣我們才能彌補遺憾,似乎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天地良心。在倫敦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寡婦總在責備自己,因為她丈夫生前很愛吃布丁,她常常不做布丁給他吃。假如我們在悲傷時難以將這種似乎不足掛齒的小事忘掉,那麼我們就往往是嚴重失落感的製造者,因此我們會飽受折磨。
其實,這種自我譴責的想法是不應該的,我們沒有必要對自己如此苛刻。我們常常想像著應該對於發生的事情擔負責任,卻很少想過,有些事情是注定要發生的,正如人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一樣。我們也常常誤解了做人的意義,總是覺得自己應該擔負很大的罪責,其實正是這種毫無必要的自我譴責和心中的遺憾,深深地傷害了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使自己一直陷入痛苦的失落中。
生活已經如此沉重,我們應該讓自己過得輕鬆一點。生活即使充滿苦痛,我們也要走得從容。
當我們因憂傷而感到遺憾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自己:"如果以前你能夠利用別的方式,你就能夠以別的方式去做。"要明白這個道理並不容易。以往我們並不是依靠自我的力量去生活,而是在諸多方式中采取了最恰當的方式。這樣想來,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40.積極生活
任何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道路,都不會是完全筆直的,都要走些彎路,為成功付出代價。
成功者也會失敗,但他們之所以是成功者,就在於他們失敗後,不是為失敗哭泣流淚,而是從失敗中總結出教訓,並從失敗中站起來,發奮上進,於是,成功就接踵而來,可失敗者則不然,他們失敗之後,不是積極地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是一蹶不振,始終生活在失敗的陰影裏。他們可能也會"總結",但他們的總結隻限於曾經失敗的事情:"我當初要不是那麼做就好了"、"開始我要是如何做就不會失敗了"……"要是"、"如果"之類的詞是失敗者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自怨自艾、懊惱不已、後悔不迭,這些他們都會做,他們惟一不會做的就是既然已經失敗,那就從頭再來。對於這些人,"失敗"連交學費都算不上,因為交了學費總能學點東西回來,他們卻兩手空空,甚至還不如兩手空空。
有一位股票投資者,做了十多年股民。由大戶室做到中戶室,又由中戶室做到了散戶大廳,到最後連散戶大廳也不去了,因為他"不玩股票了"。
他之所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就在於他的心態。據他後來說,他買的任何一種股票,其實都可以賺錢,甚至可以賺大錢,但他總是賠錢出來。原因在於,他買了一隻股票,沒過多久就上漲了,但他舍不得將其拋出,想著既然漲我幹嗎要賣,說不定還能再漲個十塊八塊的。的確,他買的股票,沒過多久又上漲了,但他還不拋出,心想說不定還能漲二十三十的,確實也有如他願的,可他還不拋出。但股票市場,有上漲必然就有下跌。股票開始下跌了,他仍賺著錢,但他還不會賣出,原因是既然我60都沒有賣40我幹嗎要賣,就這樣把賺的錢一點一點地又還回市場了,直到下跌到將其深度套牢。一直套到他心裏承受不了了,這時候,他就再坐不住了:說不定這隻股票還要跌,於是就割肉出局,直到把自己的家底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