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於戰勝暫時的困難和挫折,不管擺在你眼前的阻礙多麼大,不管你接過的是一個多麼破敗不堪的攤子,你都不能有半點兒氣餒和灰心。雖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你要知道,有誌者事竟成。
人是需要對自己時時加以鞭策,加以激勵的,涉世未深之時人本身所固有的張揚的個性品質,會在生活的潮流中漸漸磨平,失去原來的棱角,從而,使你成為人人都樂於接受的人。但是,你不能失去做人的原則和宗旨,一些本色的東西仍然需要保存,因為這也正是你的特點所在。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對待,如何去化解。
如此,心內的“垃圾”被消除幹淨,能與人和諧相處,凡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寬鬆營造人生,快樂創造生活。
6.享受自己的幸福
也許命運沒有給你榮華富貴,也沒有給你高官厚祿,但或許給了你幸福。這幸福隻要你用心體味,不去抱怨,不苛求完美,你就時時會感到幸福。其實一杯清水,一縷輕風,也會讓你頓感生命的寶貴和平靜的風韻。享受自己的幸福,知足是一份難得的情懷。
在唐山大地震中,王家兄弟倆,死裏逃生,都是從廢墟中挖出來的。政府幫他們蓋了新房,解決了溫飽。哥哥念念不忘失去的一切,成天念叨著死去的妻呀,兒呀,豬呀,雞呀。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女兒和全部家財,還失去了左腿。但他老在想:我還活著真是幸運,我不愁吃,不愁喝,我要感謝政府給我蓋了新房,感謝上蒼給我留下了一條腿和一雙完好的手,我能給自己做飯、穿衣,還能幫他人幹活。
哥哥常把得到的東西拋置一邊,對失去的東西總是念念不忘,整天陷入憂鬱痛苦之中,不久便患上了胃潰瘍和心髒病,不到三年便病死在醫院裏。弟弟能珍惜自己現有的一切,學會了用心去享受得到的幸福。他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他會修鞋。當他看到別人穿上他修好的鞋子,向他投來感激的目光時,他便情不自禁地對自己說:“活著真好!”
兄弟倆有相同的遭遇,又同樣幸而得救,過著相似的生活。弟弟總覺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哥哥卻恰恰相反,兩種結果,兩種命運,其原因就在於對已經失去的東西和眼前擁有的東西的不同態度上。幸福就是一種自我感覺。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會享受人生的人,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不在於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職位高低,也不在於成功或失敗,而在於怎樣去數數。“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多數數現在還剩下的東西。”這個十分簡單的數數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種智慧。
寧夏南部山區有一位還未脫貧的農民,他常年住的是黑咕隆咚的窯洞,頓頓吃的是玉米、土豆,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盛麵的櫃子。可他整天無憂無慮,早上唱著歌兒去幹活,夕陽落山又唱著歌兒回家。
別人真不明白,他整天樂什麼?
他說:“我渴了有水喝,餓了有飯吃,夏天住在窯洞裏不用電扇,冬天熱乎乎的炕頭,日子過得美極了!”
這位農民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從不為自己欠缺的東西而苦惱,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擁有的,遠遠地超過了這位農民,可惜被人們自己所忽略,比如,你雖然下了崗,但你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無災無病;你的收入雖然不高,但粗茶淡飯管飽管夠,絕無那些富貴病的侵擾;你的配偶或許並不出眾,但他(她)能與你相親相愛,真情到老;你的孩子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他(她)懂得敬愛父母,曉得自尊,知道奮鬥……該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畢加索說得好:“人生應有兩個目標: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東西,盡力去爭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擁有它的每一分鍾。而常人總是朝著第一目標邁進,從來不爭取第二個目標,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享受。”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享受幸福便是理想的生活。我們付出苦是為了得到甜,我們拚搏奮鬥是為了打造更為優越的生活。因為享受的愉悅,我們才去追求。享受生活就是我們心中永不枯竭的清泉,因為它的澆灌我們的生命才更精彩燦爛。隻有懂得了幸福,用心享受這彌足珍貴的幸福,什麼樣的生命過程都是有價值的。
7.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有個著名的企業曾向員工征集答案,問題是,什麼樣的人才是企業最優秀的員工?五花八門的答案或長或短,個個當然都是正確的,後來,企業總裁用了一句話把它概括出來:能夠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就是企業最優秀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