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寶寶生活自理能力大訓練
寶寶已經2歲了,這時的寶寶能將三塊型板放進相應的洞中,能模仿爸爸媽媽明確地在紙上或桌麵上畫一筆道;並且能夠知道大小便前應該做的事情,逐漸學會自理。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應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來訓練寶寶的生活能力,如讓寶寶自己洗手,穿衣等。
控製大小便
訓練寶寶能主動控製大小便。大小便時能用語言表達,並自己主動去坐便盆。爸爸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想要排便時的動作和表情,以及掌握寶寶排尿的間隔時間,適時提醒寶寶坐便盆,使他習慣用便盆。
脫去上衣和褲子
訓練寶寶的穿脫衣能力。開始,爸爸媽媽要將扣子鬆開,讓寶寶自己脫下上衣。在學習脫去褲子時,先替他將褲子拉到膝部,再由寶寶自己脫下。以後提醒寶寶自己先將褲子拉到膝蓋處,再進一步脫下。每天睡前和洗澡之前都讓寶寶自己脫衣服,並養成習慣。
用匙子和杯子
教寶寶學會自己拿著匙子從碗中取飯往嘴裏送。開始時寶寶可能用匙子很不準確,會撒落很多飯菜,但爸爸媽媽仍要給寶寶機會嚐試,可單獨給寶寶一個碗和匙子,裏麵放較少的食物供寶寶練習。練習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開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寶寶自己端著往嘴裏送,爸爸媽媽可適當給予幫助,以後逐漸由寶寶自己來完成。
在練習時,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怕寶寶把食物灑得滿地,或怕弄髒了衣服等而不允許寶寶學習,這樣會挫傷寶寶的積極性。因為做這些事情不僅是寶寶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而且也是對寶寶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
自己洗手
爸爸媽媽告訴寶寶要吃飯了,爸爸可先伸出一隻手作洗手狀,啟發寶寶伸出手與爸爸比一比誰的手洗得最幹淨,同時要寶寶模仿說“手”的發音。
使寶寶理解詞意,能與動作聯係起來,並且達到訓練自理的目的。
照料布娃娃
要寶寶模仿媽媽照料自己那樣,看看娃娃是否餓了、冷了、有什麼需要等。要用關懷的動作表示情感,照料娃娃以培養寶寶同情心。這樣寶寶下次看到其他小朋友哭泣會過去安撫;看到別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痛苦,會做出痛苦的表情,想辦法安慰和減少他人的痛苦。
脫掉鞋帽
晚上睡覺時,爸爸媽媽要鼓勵寶寶自己脫鞋帽,並放到固定地方。
自己吃飯
培養寶寶用匙子自己吃飯,能將碗中食物完全吃掉,不必爸爸媽媽喂。自寶寶上桌子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起,就讓他自己吃。漸漸地從減少喂逐漸到自己吃,要不斷稱讚寶寶。
認路回家
爸爸媽媽每次帶寶寶上街都要讓寶寶學認街上的商店、郵筒、大的廣告畫和建築物等標誌。回家時讓寶寶在前麵帶路。起初寶寶能認識自己家門口,以後從胡同口就能認路,再後來就能從就近的東西認得胡同口而找到自己的家。
02 寶寶語言訓練小遊戲
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講故事、朗誦兒歌、看圖講述,表演對話等,在遊戲中培養寶寶用已掌握的簡單句說出故事、兒歌、圖片中的簡單事物,讓寶寶在玩中開發語言。
春天來到
爸爸媽媽要先準備一些有關春天的圖片,如“春天”“蝴蝶”“蜜蜂”字卡及相應圖片。然後,媽媽拍手說兒歌《春天到》,鼓勵寶寶一邊拍手,一邊跟著說兒歌。之後媽媽問寶寶:“誰來這首兒歌裏做客了?”如蜜蜂、蝴蝶,還有小鳥。
接下來,媽媽說兩遍兒歌後,讓寶寶學習重點詞句及動作:
“春天到,空氣好”。——雙手上舉,左右擺動。
“草兒綠,鳥兒叫”。——左右拍手。
“花兒朵朵開口笑”。——雙手手腕相合。
“蜜蜂蝴蝶齊舞蹈”。——學小鳥飛。
媽媽在表演兒歌,遇到重點詞句時速度要慢,動作要誇張。
通過遊戲,發展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並讓寶寶背誦兒歌,手口一致地表演動作。
人物歌謠
媽媽會洗衣服,刷刷刷;爸爸會開汽車,吧吧吧。
姐姐會打電腦,嗒嗒嗒;哥哥會踢足球,嘭嘭嘭。
掛圖4幅: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然後,請寶寶依次看掛圖一,說出“媽媽會洗衣服,刷刷刷”;看掛圖二,“爸爸會開汽車,吧吧吧”;說出看掛圖三,說出“姐姐會打電腦,嗒嗒嗒”;看掛圖四,說出“哥哥會踢足球,嘭嘭嘭”。
接下來,媽媽與寶寶一起看圖,多念幾遍。當寶寶有一定印象後,再說“大拇指是爸爸”,並幫寶寶給拇指套上“爸爸”指偶,然後依次套完4個指偶,最後再做動作,念幾遍手指謠。剛開始,寶寶不會完整地說出兒歌,爸爸媽媽應耐心地引導寶寶反複練習。可以由爸爸媽媽念兒歌,過渡到隻發擬聲詞,再過渡到說出完整的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