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領導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臨危不懼巧應對(二)(2 / 3)

在突發事件發生後,如何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屬,便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接待受害者及其家屬,首先要掌握他們的典型心理特征,即強烈地希望知曉所有關於突發事件的真實信息,如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危害程度、事件的現狀及變化趨勢、事件發生後有關方麵的基本態度等。因此,處理突發事件專門機構應針對受害者及其家屬對有關信息的迫切需求和敏銳感受,不失時機地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內,通過新聞發布會,個人交談等多種方式,及早向社會公開表明各級組織對突發事件的態度和立場,並以連續報道的形式,不間斷地向受害者及其家屬通報最新情況,譬如,剛查驗出的結果,受傷人員的搶救醫療情況等。對受害者及其家屬要耐心慎重,表明歉意,以示安撫。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如實賠償他們的損失。賠償問題則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屬充分宣泄憤怒和不滿後,再進行理智的麵談,共同確定結論,即使有受害人的責任和過錯,也不要過多過早地責備,不過細致地幫助其總結經驗教訓也是有必要的。

3.妥善處理與媒體的關係

當今社會已是信息時代,網絡的傳播功能和影響十分驚人,特別是對於一些吸引眼球的重大突發事件更是令媒體“青睞”。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工作,如何處理好與媒體的關係,是基層領導幹部需要認真麵對的新課題、新任務。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中,如果處理不好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係,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一方麵不能與群眾進行有效的溝通;另一方麵也有可能人為地放大負麵效應,使組織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如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中,若采取“無可奉告”的態度無疑等於“火上澆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中,要積極地爭取新聞媒體的合作與支持,把握輿論的導向,但是要確定對外發言人員統一新聞發布口徑,因為新聞報道具有“先入為主”的特征,一旦在群眾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再糾正或消除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對外發言人要主動接待來訪記者並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借助新聞單位澄清已被歪曲的事實真相,在確有必要時,控製消息發布的數量、範圍、時間、時機和具體方式,必須與新聞單位及其領導協商一致,而不應與新聞媒介發生對抗。

在事件采訪的整個過程中,接待人員應該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迅速解答記者的每一個問題,但在事實真相沒有弄清以前,不要急於作答,以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同時也為事件的處理爭取主動,在“被迫無奈”不答不行時,一定要留有餘地,切忌靠自己的主觀臆斷或推脫責任來應付記者采訪。

4.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後,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並把處理突發事件的計劃上報給上級部門,以求得上級領導的指導,或幫助解決本組織力不可及的問題和困難,善後處理完畢還應報送處理整個事件過程的材料,切不可采取隱瞞事實真相或說假話的方式。

5.處理附近村組織的關係

對於發生突發事件的村來說,如何對待附近的村組織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附近的村組織距離近,和本村存在著血緣、地域等千絲萬縷的聯係,在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互動作用,本村某些村民會成為其中的受害者,因此,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應該讓附近村的主要幹部及時了解事件的真相以及處理的整個進程,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

6.處理本村村民的關係

突發事件一旦在本村區域內發生,村民大多是緊張害怕,不知所措,甚至誤傳消息。這時處理突發事件專門機構應指定專人有選擇分步驟地把事實真相告知全體村民,使他們冷靜,避免訛傳,才還要讓村民明白各級組織的積極態度以及正在努力的情況,使村民放下心來,並緊密配合村幹部,做好善後處理工作。

第五節臨危不懼功夫在詩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之路,彎彎曲曲,風風雨雨,情況千變萬化。麵對各種複雜變化的情況,沒有足智多謀、靈活多變的應變能力,要想戰勝各種困難,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是很難做到的,農村幹部要從多方麵入手,增強應對複雜局麵、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一、增強居安思危意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比爾蓋茨用“微軟距破產隻有18個月”來警示員工;海爾公司張瑞敏表示“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他們正是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才使企業曆經風雨日益壯大。對農村幹部來說,必須增強危機意識,居安思危,麵對突發事件時才能處變不驚,妥善化解危機。危機的出現是一個非常態的過程,大多數危機在發生前,都是有征兆的。農村幹部要在危機仍然處於孕育和萌芽的時期,就能夠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防微杜漸,及早做好各種防範的準備。

培養農村幹部的危機意識,首先要培養農村幹部的“以人為本”意識。突發事件發生後,受損失最大的、最嚴重的不是領導幹部,而是群眾,如SARS危機、禽流感、重慶特大井噴事故、北京密雲公園遊人踩踏事故、河南陝縣支建煤礦透水事故、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特大災害等,都是這樣。因此,隻有心存民本之念,時刻將群眾的安危放在心上,才能在危機來臨之時從容應對,最大程度地減少群眾損失。其次,領導幹部要樹立科學的危機觀。危機不可避免,來勢凶猛,給社會帶來嚴重威脅,但也並不可怕。隻要掌握危機發生、發展的規律,積極科學地應對,就可以化“危”為“機”,成為組織和事業發展的新起點。可以說,增強居安思危意識是提高危機應變能力的關鍵,幹部隻有不斷增強居安思危意識,其危機應變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

二、掌握突發事件處理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無知者無能”這句話,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愈顯正確。突發事件的成功處置,通常是各種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綜合表現,是多年工作實踐經驗厚積薄發的結果。

這就需要農村幹部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一要學理論知識,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進一步深化對人類社會、自然界等領域的規律性認識,從戰略上思考問題,善於在普遍聯係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從事物的不斷變化中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了解上級的方針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善於從大局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二要學習經濟、法律、科技、文化、曆史等方麵的知識以及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拓寬知識麵,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三要學習應急處置的實際技巧和方法,經常研讀“兵法”,注重從古今中外處置突發事件的成功經驗中汲取營養,學習借鑒有益的謀略藝術,不斷提高實戰水平。因此,掌握突發事件處理知識是提高領導應變能力的核心,農村幹部隻有充分掌握處理突發事件的各種相關知識,其應變能力的提高才能得到有效保證。

三、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隻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提高。突發事件變化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它的應對需要更多即興的應變“藝術”,而不是死板的教條。因此,隨機應變能力的形成,需要實踐的磨煉和用心的總結。首先,注意日常積累,做個有心人。盡管日常工作中不會每天發生突發事件,但小的突發事件和矛盾問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農村幹部要注意在實踐中學習突發事件的應對技巧,鍛煉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其次,多做調查研究,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敏銳性。實踐證明,提高對各種突發問題辨別處置的敏銳性至關重要。而敏銳性的培養,離不開調查研究。農村幹部要自覺減少日常事務性工作,安排更多時間深入群眾,全麵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捕捉一些深層次的東西,高質量的情報信息,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提前做好相關預測和預防工作。再次,要積極參與突發事件處理。日常工作中突發事件是領導幹部鍛煉提高的良好機遇,要勇於實踐、大膽負責、積極參與,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可以說,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是提高應變能力的重要內容,農村幹部隻有提高其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才能在應對處置突發事件中遊刃有餘,也才能最終妥善化解各種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