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碰巧的,恰好的(3 / 3)

薩特則這樣說道,我的存在隻為了寫作,如果我說“我”,這裏就是指的寫作的我。而波伏瓦那種把寫作當成了生命,像他一樣拚命寫作的獻身精神,顯然使薩特有一種從未見過,也難再得的同道之感。

有趣的是,在各自有著濃厚的宗教信仰的家庭背景下生長的薩特和波伏瓦,差不多是在同樣的年齡段上,自覺而堅定地拋棄了宗教信仰。

薩特14歲那年,腦子裏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上帝是不存在的!甚至,他像外祖父那樣嘟囔道:什麼上帝,去你媽的吧,真是活見鬼!於是,從來就沒有在他身上紮下根的上帝,就在他這裏死掉了。在這一點上,薩特恰巧與他一直所崇拜的司湯達很相像,司湯達也是一個不信上帝的人,甚至說過這樣的話:上帝之所以可以原諒,是因為他並不存在。波伏瓦差不多在與薩特相同的年齡時,就開始懷疑上帝了,那時她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於是就不再信上帝了。

在宗教背景非常濃厚的文化家庭,兩個小小少年就這樣幹脆徹底不再信上帝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並不像你不喜歡吃某類食品,便可以不再吃了那樣簡單。沒有了信仰,你的靈魂就會孤苦無依,就會對存在與死亡產生恐懼之感。所幸的是,這兩個少年並未因信仰的失去而空虛地活著,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那就是文學與寫作,以此來拯救自己的靈魂。他們不約而同地成了文學的虔誠信徒。

在人生態度方麵,薩特和波伏瓦也有著驚人的相近,他們都很熱愛生活,探索欲極強,對未知的存在充滿了情感和好奇,積極用世,喜歡介入,誌存高遠,都渴望做些了不起的事情,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從性格上看,薩特和波伏瓦也有不少相似之處,清高孤傲,不願與庸常之輩打交道,自尊,自信,頑強,堅定,易動情,善思辨,不甘寂寞,喜歡獨立,熱愛自由。另外,他和她還有著一個非常一致的共性,那就是他們都非常有個性。其實,兩個非常有個性的人,很多時候竟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又是能夠相互補充的。

在職業的選擇上,薩特和波伏瓦居然也是不約而同了的。寫作,早就是他和她內心裏一生的事業了,但在他們成為作家之前還是要考慮一下職業問題的。於是,兩個人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都選擇了哲學教師這一職業,並且排名幾乎難分先後地獲得了這種資格。薩特說過,他很早就把教書看作是一種聖職,把寫作看成是一種激情了。事實上,他們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都盡職盡責地做過數年哲學教師。

再看看薩特和波伏瓦兩個人的情感經曆,你也會覺得很有些巧合的意味。在他倆相遇之前,各自都有過一段心旌搖曳的情感故事,剛結束了一場算不上深刻的初戀,因初戀情人都不是自己的同行者而分道揚鑣了。他和她,或許當時就在等待著,或尋找著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個愛人……

有著如此多的相同,相近,相似,如此多的恰恰好,兩個人不相互愛上,那才叫怪呢。

如此多的相同,相近,相似,也就是如此的恰恰好,那麼相遇之後的相通,相知,相愛,相伴,也就來得容易,來得自然,而且也來得美妙了。

不得不承認,愛情不僅僅是你愛我,我愛你。光是兩個人相互的愛,那還是遠遠不夠的。或者說,愛本身並不產生愛,它更不能保證愛的繼續。很多的時候,它更是那種合適,那種恰好,那種和諧。也隻有如此,相愛者才能很好地相愛下去。

6

還有一點,也是不得不說的:如上那些恰好,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是薩特和波伏瓦相愛的根本。但是,還有另外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波伏瓦是個漂亮的女子,恰好她很漂亮。而薩特是個喜歡漂亮女子的男人,他隻喜歡跟漂亮女子在一起。

重要的是,波伏瓦很漂亮。

恰好的是,波伏瓦很漂亮。

假如,波伏瓦不是一個漂亮女子呢?那她至多隻會是薩特事業或心靈上的一個朋友,而不太可能成為他的戀人,更不會成為他終身愛戀著的情侶。

因為,薩特這個男人隻喜歡漂亮女子。當然,薩特所喜歡的,不隻是她的漂亮。同樣的,波伏瓦這個女子身上所擁有的,也不僅僅隻是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