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碰巧的,恰好的(2 / 3)

不好假設。有時候,假設是很可怕的。或許,他們都還一樣可以成為大作家、大哲學家,但他們的個人情感生活,肯定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的了,這世界也就少了一則如此驚世駭俗的愛情神話了。

有時候,你不得不發出如此的感歎:生命就是一種奇跡,生活就是一團謎。而愛情,就是一個十分神秘的故事。其實,也唯有如此,生命才是美好的,生活才值得過下去,愛情才是妙不可言的。

4

薩特和波伏瓦的相遇,既是偶然的,又是注定了的。當他們那樣相愛了之後,你又不得不這麼說。也許你還可以這麼說:如此的相遇,對於他們兩個人而言,都是再幸運不過的事情。

在情感的旅途上,會不會遇到你想要的愛是一回事。而碰巧遇到之後,能不能真的相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相愛也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詩人裏爾克所說,愛是難的,它比別的事情更艱難。

或許,相愛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情,如果當事人並不打算長久地相愛下去的話。

不在乎天長地久,隻要一旦擁有。這樣的話,現在不是有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嗎?

相愛簡單,相處太難。流行歌曲裏,不也是如此詠歎嗎?

事實上,兩個人相遇且相愛了之後,可否使這種相愛久長些,或者能否一直很好地相愛下去,這是當事人必然所要麵對的問題。要知道,有時候這並非是你想不想的問題,努力不努力的問題,而是有著太多的因素隱藏在其中,製約著愛的方向和道路。對於這一切,薩特和波伏瓦用他們愛的事實和內涵,給出了得體而漂亮的解答。

他和她,不僅是碰巧相遇而相愛上了,而且恰好能夠成為一對琴瑟和諧的好情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一看,想一想下麵這一係列緊密纏繞在一起的詞語吧:相遇·相愛→←相近·相似·相知→←相通·相同·相伴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薩特和波伏瓦的愛情故事的路線,或者說是其愛情的方程式。

如上這些詞語,看上去都很平常,而且簡單,是不必加以解釋的,隻需要品味一下就行了。但是,相愛者要想擁有它們,似乎就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這些詞語,薩特和波伏瓦不僅恰好擁有了,具體地踐行了,而且永葆了它們,所以他們二人才合作創造出了那麼一部美妙而神奇的愛情傑作。

5

愛情之火開始點燃時,當事人是管不了那麼多的,隻要相互能看上就足夠了;但若是想繼續下去,那就會有許多或隱或顯的東西來影響相愛者的前途了。比如家庭出身,文化教養,人生態度,個人經曆,信仰和信念,性格和品行,職業和嗜好,等等,哪個零部件不匹配,不兼容,愛情這部再精密不過的心靈機器就可能會有病毒侵入,那時候你再想把它修複完好就相當困難了。

而薩特和波伏瓦二人之所以能夠相遇又相愛,並且相愛一生,一生相伴,恰好是跟如上那些要素結合得很完美。

從出身上看,他倆一樣成長在那種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裏,既不是那種讓人有些瞧不起的暴發戶,也不是那種令人羨慕的貴族之家,但都可算得上是書香門第,於是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養成也就大體相近了。

薩特受他那個編過《德語讀本》,跟當時一些文化名人過從甚密的外祖父夏爾·施韋澤的影響,波伏瓦受她那酷愛讀書的父親喬治·德·波伏瓦的感染,他們從小就在書叢裏成長,如癡如醉地熱愛讀書,書籍成了他們幼年時最豐富而美好的營養品。與其說他們是靠吃黃油麵包長大的,不如說他們是由書籍養育成人的。從本質上說,喜歡乃至熱愛讀書的人之間,總是有著很多相通之處,與那些不喜歡讀書,或讀書很少的人,當然是大不相同的。

由於從小就喜歡讀書,於是也很早就熱愛文學,做起了作家之夢。波伏瓦十五歲時,有人問她將來想成為什麼人,她毫不猶豫地答道,我要當個作家,做一個著名作家。

而薩特,從七八歲時就模仿著所讀的書,開始動筆寫作了,而且此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寫作。

關於這一點,波伏瓦曾經感歎道:我不能想象,不寫作還能生活下去,而薩特隻為寫作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