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永遠的N1—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2)(2 / 2)

麥金先生先前的遭遇是多數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並非是一種簡單的選擇問題,當然選擇的角度和立場的確會影響我們對問題的看法,但實際上麥金先生隻是哈佛大學的一個縮影,而整個哈佛大學就是一個銳意求新求變的教育機構,它不甘心居於人後,更不會盲目跟從別人。哈佛大學的精神就是創新,哈佛大學的辦學目標就是走出不同於眾人的一條路,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始終站立在世界大學教育的最前沿。

我們對於生活的選擇有時候就像牛頓與愛因斯坦一樣,當牛頓從宏觀的角度去定義物理學的時候,現代物理學的架構基本上完成了。我們此後數百年的科學家都在遵從牛頓的幾大定律進行研究,盡管偶爾有出彩的地方,但是沒有人可以和牛頓相提並論,甚至連接近他也很困難,直到那個猶太人愛因斯坦的出現,他開始從微觀角度來看待宇宙,最終顛覆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絕對權威,開創和豐富了物理學體係。

實際上多數人跟隨了牛頓的經驗和理論,而缺乏另辟蹊徑的魄力,結果變得不再個性鮮明,而愛因斯坦式的開拓者則成就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從中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那就是當所有的人都走同一條路的時候,是不會留下你的腳印的,想要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更深的印記,唯一的方法就是另辟蹊徑,就是想辦法走一條別人未曾走過的道路,這樣一來,你的成功才會顯得彌足珍貴,才會顯示出獨特的個人魅力。

在現代社會中,多數人已經開始作繭自縛,將自己綁在一個通用的觀點或者法則上,我們堅信經驗主義的作用,並成為它的受害者。此外我們還習慣於追隨他人,這是一種保守主義的做法,因為我們總是認為隻要有人數上的優勢,我們的決定和判斷就會保持一個基本的準心,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就可以更加平穩,這種想法實際上抑製了我們對於其他可能性的進一步探討,而且也進一步抑製了我們開辟新方法新道路的勇氣。

如果我們足夠年輕,那麼就不要輕易被經驗主義所綁架,就不要被他人的成功之道所迷惑,更不要盲目去追隨其他人。我們需要更為開放的大腦,除了過去固有的以及他人的思維和行動方案之外,我們應當有自己的選擇性思維,應該更多地考慮其他的可能性,應該想辦法尋求一種新的方法,隻有這樣,你才有機會成為第一,才有機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新模式。

每一次都盡力超越上次的表現,很快你就會超越周遭的人

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在不久的將來,你也會成為那個最優秀的人。

—哈佛法則

世界上的跳高冠軍是誰呢?很可能多數人都不會想到,小小的跳蚤會成為跳高冠軍。實際上科學家也無法確切計算出一隻跳蚤的跳高極限是多少。有人曾經想要弄清楚這件事,將跳蚤放進玻璃瓶裏,並在上麵蓋上玻璃板,於是不斷讓跳蚤往上跳,每次當跳蚤碰到玻璃板後,就提高玻璃板的高度。結果發現跳蚤在不斷地嚐試和突破,最終可以跳到自身身高175倍的高度,如果將跳蚤的能力嫁接到人的身上,那麼一個人就可以輕鬆跳過紐約絕大多數的高樓大廈。

實際上很多跳蚤並不一定就能夠跳到這樣的高度,關鍵在於它是否願意去挑戰這些高度,是否願意不斷突破和超越自己。而想起跳蚤,我們不能忽略人類跳高史上最著名的女運動員—伊辛巴耶娃,作為一個俄羅斯的名將,她的教練一開始給她製定了跳過4米80的任務,結果她通過嚴酷的訓練做到了這一點。之後她獲得了極大的信心,於是開始每天都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哪怕隻有1毫米,她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2004年2月,她一舉創造了4.83米這一室內撐杆跳的紀錄。接著她又告訴自己:為什麼不試著挑戰一下4.85米或者更高的室內比賽高度呢?於是僅僅在一個星期之後,她就打破了自己保持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