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子報子刊,進一步增強黨報、大報的滲透力。子報是黨報、大報的重要組成部分,麵向市場,有自己的讀者群。讀者和外界常常把子報和其所屬的主報聯係在一起,實際上子報也成為主報的補充和延伸。因此,黨報、大報可以借助子報的影響,增強在讀者中和社會上的滲透力。國外媒體在提到《環球時報》時,往往會加上一個定語“中國人民日報社出版的”或“有官方背景的”。讀者在指出報紙上的某個錯別字時,也會說人民日報社辦的報紙當然不應該出錯了。這說明,很多讀者是把《環球時報》當作黨報看的,子報的聲音就是黨報的聲音,對黨報的要求同樣也是對子報的要求。在外國人看來,似乎更有一層深意,就是環球時報是市場運作的媒體,代表著中國老百姓的聲音,同時還是有官方背景的報紙。
這種特殊的身份,使《環球時報》成為民間輿論對國際問題發表意見的一個平台,也是對中國官方在有關國際問題上態度與立場的配合與補充。一些政府部門通過《環球時報》發布過獨家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些重大、敏感問題的報道上,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提高國際輿論引導能力,子報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對外宣傳和新聞報道的水平。國際新聞報道涉及中國外交、國際政治、國際經濟等眾多領域,與國家利益緊密相聯。因此,宣傳黨和國家的外交政策,宣傳中國的發展變化,讓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是國際新聞報道中的重要內容。《環球時報》創新報道手法,改變傳統的《人民日報》體、新華體,用夾敘夾議的手法講故事,事例鮮活、觀點鮮明,平民視角、擺脫說教,便於國內外讀者理解和接受,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社會效益第一,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良性循環。環球時報全麵探索市場規律,闖出了一條獨特的經營之路,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中國的報業市場上,環球時報的發展堪稱一個奇跡。眾所周知,幾乎所有市場化報紙都是靠廣告收入來實現經濟效益的。《環球時報》與眾不同,走出了一條發行和廣告都賺錢的雙贏之路。從根本上說,首先還是要先辦好報紙,報紙辦好了才會有發行,有讀者,有廣告。應當看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的。沒有經濟效益,報紙就會成為無米之炊,社會效益難以為繼;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或不顧社會效益,就不會被社會接受和認可,報紙最終也不可能獲得經濟效益。《環球時報》創刊之初就是靠社會效益贏得市場,贏得發行,進而取得了經濟效益;有了經濟支撐,又促進了報紙的更快發展,從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創新體製機製,推動報業改革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日報現有20多家社屬報刊,總體發展水平不均衡。環球時報建立市場機製,在人民日報給出的這片天地中,闖出了一條全新的路子。用人機製靈活,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圍,營造出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環境;實現製度化管理,堅持靠製度管人,讓製度發揮效應。這些經驗值得推廣,對於報社加強科學決策、深化體製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家和社會的變革與媒體的變革緊密相連,正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大環境推動下,《環球時報》試探著一路走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開拓出自己的天地。在這個過程中,環球人積極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與社會變革互動、與民眾心聲呼應,努力使《環球時報》在維護國家利益、反映民間輿論方麵發揮出獨特作用。
這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中國在變化,世界在變化,媒體在變化。中國的變化是世界最大的變量,也理應期待,中國媒體的變化會演奏出壯麗迷人的交響樂。
應對挑戰求生存,抓住機遇謀發展,中國報業的路還很長,環球時報的路還很長……
任重道遠,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