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人才與文化(5)(1 / 2)

環球人團結協作的精神無處不在。為了適應市場競爭,滿足讀者需求,發揮報紙特色,《環球時報》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良好的選題策劃機製。選題策劃會天天開,從總編輯、副總編輯,到編輯部主任、負責各版的編輯都參與其中。在每天的策劃會上,編輯報選題,大家一起討論、交換意見,最後由領導把關,決定取舍。選題確定後,在編稿的過程中,稿件的結構、段落等都要策劃,對稿件中的詞句也都精雕細琢,一篇稿件的出籠,不僅僅是個人勞動成果的呈現,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編輯部的一位員工說:“在這裏我遇到了好心、熱心的同事。在經濟組,遇到困難,大家都願給我出主意、想辦法;到記者組,大家經常給我指點,幫助我提高;我給要聞版、軍事版、記者調查版寫稿時,版主們給我大力支持和幫助”。他列出了一大串幫助過他的同事名字。在環球時報,即使一場演講比賽,選手背後站著的是這個部門的全體同事,大家會在一起與參賽者共同提煉主題、構思講稿、推敲詞句……

三、塑造了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通過向社會展示企業成功的管理風格、良好的經營狀況和高尚的精神風貌,為企業塑造良好的整體形象。環球時報的企業形象,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塑造:

(一)以品質塑造形象

形象的形成,不僅取決於看得見的外在形式,重要的是由其內涵所決定。《環球時報》辦報質量不斷提高,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引起社會各界、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宣部、中組部、外交部、商務部、水利部、公安部、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國新辦、港澳辦、國台辦等政府機關經常來電來函,肯定《環球時報》的報道。廣告客戶、權威市場調查公司等對《環球時報》的辦報質量也給予高度評價。內在的高品質,塑造了《環球時報》的好形象。

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形象。這種形象的形成,不僅取決於媒體看得見、聽得著的外在形式,如報紙的開麵大小、版麵構成及分布,常用的字體、字號,色彩的濃淡等,廣播電視的台標、呼號、節目名稱及版頭曲、節目長度等,重要的是由其內涵所決定,即受眾在長期閱讀報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過程中,對其形成的印象,對它的關注度和喜愛程度。受眾一旦認可一家報紙或一個台的節目,就會經常接近它,從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環球時報》正是由於品質高、形象好,各國駐華使館普遍關注《環球時報》:韓國政府發言人通過韓國駐華使館致函環球時報總編輯,感謝《環球時報》對韓國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加拿大駐華使館發函給編輯部,希望在《環球時報》上發表文章;俄羅斯駐華大使常看《環球時報》;德國駐華大使在中文報刊中隻訂了《環球時報》;越南駐華大使稱讚《環球時報》為兩國友好做了貢獻;意大利駐華使館參讚通過《環球時報》了解中國能源政策……。

《環球時報》英文版出版並上線後,文章被外國媒體大量轉載。據不完全統計,引述或轉載過《環球時報》文章的國外媒體有:美聯社、美國合眾社、路透社、法新社、韓聯社、西班牙埃菲社、德新社、意大利安莎社、意大利國際新聞社(IPS)、烏拉圭南大西洋新聞社、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美國CNN、美國《紐約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美國《底特律自由新聞報》、美國《舊金山晚報》、美國《今日美國報》、美國《計算機世界》雜誌、雅虎新聞網、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美國《國際財經時報》網站、美國著名網站Examiner、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美國投資理財網站“The Motley Fool”、美國“政治事務”網站、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英國天空衛視、英國《衛報》、英國《每日電訊報》、英國《泰晤士報》、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俄羅斯BFMRU網站、德國《商報》、法國《世界報》、愛爾蘭《愛爾蘭獨立報》、愛爾蘭《愛爾蘭時報》、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加拿大廣播公司、加拿大《星報》、比利時《快報》、西班牙《先鋒報》、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澳大利亞《時代報》、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印度拉迪夫新聞網、韓國《今日亞洲報》、韓國《每日經濟新聞》、新加坡《聯合早報》、伊朗《德黑蘭時報》、馬來西亞《星報》、“馬來西亞局內人”網站、“泰國人”網站、阿聯酋《海灣時報》等50多家外國媒體,遍布除非洲外的世界各大洲。

(二)以宣傳塑造形象

環球時報以多種方式宣傳自身形象,展示獨特風采。

——對社會各界關於《環球時報》的評價以及報道所引發的社會反響,報社注意收集,並及時整理成文予以刊登,讓更多讀者了解報紙和報道的價值。刊登《著名品牌企業談為何選擇〈環球時報〉》、《三家權威市場調查公司推介〈環球時報〉》、《知名廣告公司對〈環球時報〉積極評價》等文章,社會反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