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時間:2012年12月15日
論壇地點: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法華鎮路535號)安泰樓302
主?持?人:蔡仲惠上海彙緣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嘉賓:
侯堅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周功剛上海天弓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唐長發上海老年大學研究室主任
陳春華上海聯華複星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江岩鬆盛天資本合夥人
◆內容概要:
結合中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實際情況,本次論壇邀請了老年教育、養老服務、康複服務、資本及連鎖藥房等各方麵的嘉賓,討論了中國老齡化的特征,以及政府對從事老齡化相關行業的扶持政策。
未來的40年,是中國加速老齡化的40年,目前國家對老齡化的相關扶持政策,都還是以政府企業為主,對民營資本沒有開放,也幾乎沒有什麼可實際操作的優惠政策,但國家已經開始高度關注老齡化相關問題,各項鼓勵和扶持政策也正在製定中。論壇得到一個共識:老齡化過程中老齡人口基數龐大,在多個細分領域都存在巨大的商機與大量的創業機會,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發現。
各位嘉賓從各自的從業方向、從業經驗以及了解到的最新創業案例,對老齡化過程中的創業機會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同時對如何選擇把握創業如何達成理想目標給出了睿智的答案。
論壇始終貫穿對老齡化問題的關注以及為老服務、尊老敬老的理念,得到了台上台下廣泛的共鳴。
◆精彩話語:
周功剛:老年人人口龐大,但是下麵的接口非常少,以前是“計劃生育好,政府要養老”,現在說“養老不能完全靠政府”,隻要回歸到家庭就有商機。
唐長發:我們不要把老年人看做社會負擔,老年人這個群體需求量很大,除了物質,還有精神,可以多考慮一下把傳統的養老觀念顛覆過來。
陳春華:在養老產業中老年人更需要關心和關懷,如果你先付出就會有回報,真正關心老年人,那你肯定會獲得成功。
侯堅:養老是夕陽產業、朝陽行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需要完善、公平的政策環境,需要企業家執著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需要產業鏈的資源整合。
江岩鬆:以信息技術來為老年人服務,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創造一些產品和服務,這樣的機會有很多。
◆嘉賓企業解讀:
上海親和源老年服務有限公司(wwwqinheyuancom)是專業的養老運營服務商。
在國內,我們是養老產業的先行者,探索並確立了現代養老服務的新理念,形成了市場化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同時整合了國際化養老服務的優勢資源。
合作關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谘詢服務,策劃專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優質運營管理服務。
成功案例:上海親和源會員製國家養老社區,上海浦東新區秀沿路2999弄;占地125畝,總建築麵積達10萬平方米;現已入住近1000名會員。
顧問谘詢服務:
養老社區投資顧問
養老社區設計顧問
養老社區籌建顧問
養老社區市場推廣及銷售顧問
養老社區運營管理顧問
營銷策劃、銷售代理:
養老社區營銷策劃
養老社區市場推廣
養老社區營銷代理
運營策劃、委托管理:
養老社區運營方案策劃
養老社區開業前期籌備
養老社區運營管理
養老社區管理質量評估與持續改進
◆論壇內容: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論壇特約嘉賓,分別是天弓假肢公司的周功剛副總經理、上海老年大學唐長發主任、聯華複星連鎖藥房陳春華總經理、親和源侯堅副總裁、盛天資本合夥人江岩鬆先生。我們首先請出侯總。
侯堅:我是2003年開始專注於做養老產業,首先在上海做了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上海親和源老年公寓,是一個高端的會員製養老社區,現在入住老年會員近1000人,以“引領老年新生活”為目標,創建了居家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連鎖發展,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希望通過今天這樣的平台,探索今後如何共同把我們養老事業做得更好。
唐長發:我退休以後到上海老年大學,主要搞老年教育研究。我們上海老年大學現在有學員將近8000名,有100多個課程,9個係,下麵還有9個大學的分校,還有5個區的分校,老年人的需求是立體的,除了物質,還有精神的。
周功剛:我們是麵向殘疾人和醫療康複器械,也涉及到老年化產業,而且現在逐漸把重心往老年行業轉型發展的企業,我們希望跟大家在一起充分交流目前形勢下關於老年文化的市場氣氛和發展思路,希望能夠跟大家一起來探討。
陳春華:雖然是談老齡化,但其實是朝陽產業。待會兒我們可以交流更多一些。
江岩鬆: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裏捕捉到一些創業者的機會,能夠讓我們今後有機會參與。
主持人: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的標準,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老年型社會或者老年型國家,我們國家已經達到了,我國到2050年加速老齡化,這個比例將達到31%。
我們第一個內容就是中國的老齡化有什麼特征,中國和國外相比有什麼不同,請嘉賓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唐長發: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華師大人口研究所所長的預測,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496萬,到2030年發展到峰值547萬,現在上海市市委對老齡化很重視,下屆市政府就要把老齡人口放在重要議程。我們國家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為等等六個方麵,我們會按照這些方麵去做。
現在老齡化涉及到個人的年齡的四個階段,第一年齡、第二年齡、第三年齡、第四年齡,第三年齡是最佳時期,身體比較好,有工作經驗,不會對家庭有拖累,這對老年人是黃金時段,所以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兩個階段的老年人要分開來。
我們中國和國外對老齡化有一定的區別,這都是一些認識問題,可能對我國老齡產業的創業有所啟發。第一,退休以後到底是我們老年人身體走向結束或是走向開始。日本有個專家渡邊純一的書《十年革命》,他認為退休以後是老年人生活方式的革命,退休之前打工,退休之後自由了,為自己生活,滿足自己的理想,他可以去念書,也可以旅遊,也可以寫寫畫畫,這種一種革命。退休以後的生活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到底是精彩不精彩的重要階段,可以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這段時間裏麵老年人享有公民所有權、受教育權,包括老年權,他不去參加工作也可以繼續享受,這和傳統觀點有所區別,應該說老年人退休是生命的第二個春天,是第二次生命的起點。
第二,年紀大了,衰老了,要年長智衰,實際上一個人的智力是兩種智力,靜態思維對老年人是種優勢,主要靠知識積累出來優勢,年紀越大,可能經驗越豐富,所以長者是優勢。液態是生理功能上的,就是反應敏捷,這種老年人不及年輕人,因此老年人靜態智力是有優勢的,因此我們在創業的時候考慮到老年人,要利用老年人的智力,而不是用他的體力。
第三,老年人是社會的負擔還是社會的財富,也要有一種新的認識。老年人應該說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有豐富的經驗,有實際的能力,他又有長期的工作經驗,這是年輕人比不了的。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但我們國家不是人才國家,但是偏偏我們很多人才就在老年人中間,這些老年人怎麼發動起來,說明我們這些老年人有很多的人才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使他們參與到社會發展中去。涉老組織我參加一些,這些都是很大的財富,我們每天春節前涉老組織都有聯誼會,這裏麵最忙的是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要做顧問谘詢,還有就是醫生,老醫生,老教師做課題,我們老年人就有很大的財富,人才濟濟。不是教授,能工巧匠也是財富。
第四,我們養老從物質養老到精神養老。一般人認為吃飯吃飽了,穿暖了,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了,比較重視物質方麵的。實際上現在有競爭養老,現在問退休老幹部是什麼呢?他說是三等幹部,等吃飯,等拿工資,等死,這就是物質方麵,我們怎麼向精神方麵發展。上海人現在平均年齡在82到83歲,他們就對晚年生活有一種期望,到底怎麼過晚年。特別是在上海,不管怎樣物質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物質條件改善的情況下還要精神享受。
上海老年大學市級有4所,老幹部大學、老齡大學、退休職工大學和上海老年大學,是市教委辦的,高校有9所老年大學,各個區都有老年大學,各個街道,上海230多個街道每個都有老年學校,基本覆蓋百分之百的居委會。還有上海遠程老年大學,總數加起來大概在82萬人左右,占上海老年人接近20%,就說明老年人精神需求是很重要的。老年大學都是隔夜來排隊的,特別是計算機、鋼琴、文史係,這都是很熱門的。現在市政府對老年教育很重要,今年市政府投資1億,我們上海老年大學要把優勢老年教育資源輻射到基層去,所以我們辦了四所老年大學,市政府為什麼這麼重視老年事業,說明老年人有這個需求。
主持人:唐老師講得非常精彩,唐老師本人也是退休以後再到學校裏麵去,真的是一種心聲,他談到老年人的人才優勢,去幫助更多的人在精神層麵有所提高。
侯堅:7年前,親和源開始從房地產轉型到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應該是現代服務業的概念,而養老產業整合了地產、服務等等。國內這幾年按現代服務業模式做中高端養老項目,特別在一線城市,有不少房地產企業、保險公司開始關注、涉足養老地產,但真正落地的、具相當規模的、經過市場驗證運營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上海是為數極少的會員製養老社區項目之一,在模式創新上也可以說是唯一的。
關於中國和國外的相比有什麼特征和不一致,從這個行業的環境來分析,第一是體製的不同。國內養老屬於福利行業,屬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非營利性福利機構。上海市養老政策從2003年到現在沒有大的變化。國外養老完全是市場化,但是國外的市場化背後是一個很完善的法製體係,主要是一個保險體係,市場化能夠做成熟的前提條件就是法製很完善。比如日本,所有做養老機構的企業不會虧本,老人繳費1/3,2/3是保險公司承擔,做養老機構的盈利也是由保險公司支付,保險公司也有盈利,做養老機構的也有盈利。保險機構怎麼來運行呢?也是市場化的。所以這方麵國內國外有很大的區別。
我們公司是社會資本,也有風投入股。起初就遇到一個困惑,工商不接受做養老的企業去注冊,我們隻能在民政係統注冊,我們的營業執照是非盈利性福利機構。這樣社會資本怎麼來做養老呢?因為最終盈利不可以分配,股東不可以得到分配。在中國目前養老的政策沒有市場化,競爭環境不公平,國家的傳統養老機構可以獲取建設費補貼,民營企業做的老年公寓新型產品就沒有建設費補貼,今年上海市十二五規劃推出了每個床位8萬的建設費補貼政策,但是隻針對護理床位,就是傳統的養老模式和服務模式,親和源的社區養老模式是創新的,就很難納入補貼範圍。所以這個國內國外是很大的差別。
第二是孝文化的不同。親和源產品5年前營銷的時候遇到了抗性,市場培育周期很長,社會傳統觀念就是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孝的。但是在國外來說,小孩子18歲就獨立,老人覺得自己養老、社會養老很正常,不是子女替他養老。近兩年,隨著親和源養老模式和服務品質逐步被社會認可,子女和老人開始接受這樣的產品,並且覺得到親和源養老是體現新的生活理念和提高養老生活品質的一件值得榮耀的事情。
第三是服務專業化的不同。在服務的專業化細分上國外做得非常細致。養老地產在國外也是細分六到七個等級,非常細,我們國家最傳統幾十年用的就是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所以專業化程度國外做得很細,我們國內做得很粗。
第四就是服務文化的不同。養老服務沒有社會地位,所以對於整個行業服務水準的提高是個製約因素。因為建立一套新型的現代服務業的標準後還是要團隊來實施,係統可以做得完善,就是沒有很好的人才來做服務。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第五就是消費心理的不同。家文化一定是中國養老產品的特色,就是你關起門來是小家,你走出家門在社區裏一定是個大家。這個大家有利有弊。國外的老年公寓也有公共活動空間,盡管大家在一起喝下午茶,但是相互之間不會幹擾,很少進行信息傳播。我們的社區30%都是公共配套,一樓都是活動室,中國的群居生活的特點就是信息傳播快、多。24小時居住、幾十年在一起生活的老年社區,群體的情緒管理、危機管理很重要。無中生有,信息不對稱,價值觀衝突,生理性問題等等,很多原因。負麵的東西傳播速度非常快。另社區中老人的曆史身份大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老幹部等,退休後角色轉換不徹底,就會幹涉我們的管理。國外養老機構中的群體文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私密的,所以很好管理。我們這裏管理非常難,這也是一大不同。
第六是產業鏈的不同。我們現在整個養老,大家想的就是養老院,就是這麼一個主體產品,但是在國外來說是產業鏈。你會發現國外房地產最終不是房地產上市而是做了養老上市,很多食品企業最後上市也是因為做了養老才上市。例如原來隻是做一個健康食品,最後會發展到做老年公寓、老年教育、老年旅遊,產業鏈發展非常完善,但是利潤是不高的,一定不是暴利行業,但這樣的企業很容易被上市,但是在我們國內就很難。首先服務本身是微利,第二做成產業鏈非常難,往往隻做單獨的產品,比如隻做養老地產,隻做康複器材,單獨的一個產品去上市是很難的。如果整合成一個產業鏈,可能上市就比較容易了,但是要把它整合成產業鏈在我們中國非常難,土地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服務政策等等都不配套。我們親和源發展戰略要做中國養老產業第一品牌,不是老年公寓第一品牌,但其實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侯總結合自己所從事的養老產業實際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有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很多內容,對我們也很有啟發。
陳春華: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從醫藥行業對中國老齡化特征以及與國外的不同。首先應該說從收入方麵,消費能力方麵中外差別非常明顯。從藥店來看,國內老年人一般整體消費能力比國外低一點,導致中國老年人對藥品的價格比較敏感,國外一個是收入層次高,一個社會保障體係比較好,他對藥品本身價格不大敏感,所以造成前幾年一家平價藥房開了以後,老年人會拎著籃子、蛇皮袋去背一袋子藥回來,這就是對價格比較敏感造成的盲目消費行為,這是收入層次方麵的不同,所以國內老齡化也有富人,整體還是未富先老。
第二個區別,社保體係不同。國內老年人第一個要把錢留著看病買藥,國外老年人會把錢放在旅遊方麵,主要是入境旅遊,中國到國外去旅遊的年輕人比較多,出國都是年輕人,而國外到中國來旅遊的客戶90%以上都是老年人,有時間有錢,多餘的錢都可以放在旅遊方麵,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國老年人整天都在藥店裏排隊買藥,每當4月份醫保錢打進賬號,他們要把裏麵的800元藥費用完,這是由於社保體係不同造成的。
第三個區別是居住方式的不同。國外老年人自發住在一些老年社區裏麵,無論是住別墅還是住社區公寓,比如說德國,每周二幾個老年人從四麵八方過來,到鎮上的一個小酒吧,看自己小孩的照片,喝喝啤酒,全部AA製,大家自己拿一瓶啤酒,吃一點小吃,聚會兩個小時,然後各奔東西,他們自己可以解決自己的娛樂生活。國內老年人獨居比較多,經常在國內看到一個老年人在那邊坐兩三個小時,我父母和我嶽父母隻有一個人去老年大學,我們村在寶山,沒有一個人去老年大學。
第四個技能不同。國外老年人都會開車,知識層次比較高,他們可以在一起聚一聚,一起泡吧。國內現在技能比較差,老年人開車的比較少,會電腦的比較少,掌握外語比較少,所以導致他們沒有辦法解決一些自己生活的問題。這又延伸到產業上來,比如說現在網上藥店開始火起來的,但是網上藥店現在為什麼做不起來,現在國內最大的網上藥店銷售額一年不到1億,不像賣電器可以做到幾百億,因為都是年輕人在上網,他們的客戶是年輕人,中國會上網的都是年輕人,老年人會上網的很少。藥品真正需求人群是老年人,所以現在網上電子商務藥品上不來,所以現在拚命投錢,現在國內最大是華潤的電商,投入很大,幾乎要投入等額資金產生等額的銷售。
第五是誠信體係不同。國外很誠信,所以導致老年人都很相信外麵的商業模式,你推薦一個商業模式會相信,國內老年人被騙多了,保健品整天在忽悠老年人,主要是什麼生物科技、保健品公司,這種公司都是找老年人開一場會,花幾千塊錢,他們被騙得多了就狼來了,不敢去了,這些錢就很難挖出來的,所以這也導致老年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其實保健品老年人都需要,像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等,深海魚油幾十塊錢也可以買,但是外麵那些忽悠要賣幾千塊錢,所以這也是誠信體係造成老年人產業很難有大的氣色,未來應該會好。
剛才說了國內外的不同,我感覺慢慢國內會向國外靠攏,我們醫藥產業,本來就是50%以上是服務於老年人,未來應該更好抓住老年消費群體,也利用老齡化社會,形成醫藥產業的朝陽化。
主持人:陳總剛才談到我們普通老年群體,這可能是占了整個社會比例比較大部分,主要是社會保障體係不完善,未富先老,他們有很多顧慮,舍不得花錢,所以會拎著籃子去買藥。未富先老是我們社會非常典型的一個特征。
我們下麵談談哪些行業和崗位得益於老齡化。
周功剛:我們今天談創業,我們要多給大家一點陽光。
首先,老齡化目前已經達到18億,每10年以1億的人數增長,這意味著二三十年以後達到5億,已經占到人口1/3,這是一個很巨大的商機。從宏觀上來說,大家對於老年人產業應該要認識到未來發展是非常龐大的,互聯網20世紀90年代僅存在於精英的電話線上網,那時有多少人會上網購物?淘寶真正發展就是這幾年而已。以前或許大家也是很窮,也沒有錢。現在連初中生、高中生都會上網購物,從現在到未來的20年,我們到時候會成為老年人,相信20年後我還會在淘寶上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