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責任中心及其業績評價(2 / 3)

由於責任會計是圍繞責任中心來組織,以各個責任中心為對象進行有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因而,成本中心的成本與一般所說的完全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有很大不同。責任成本是成本中心控製、評價的主要內容。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成本概念,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兩者的區別是:(1)計算的原則不同。凡按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把成本歸集到各個產品明細賬上的,叫做產品成本;凡按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把成本歸集到負責控製成本中心帳上的,叫做責任成本。(2)成本的計算對象不同。產品成本是按承擔客體(產品)進行計算;而責任成本是按責任中心計算。(3)二者的目的不同。產品成本是反映和監督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實行經濟責任製的重要手段;而責任成本則是反映和評價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控製生產耗費,貫徹經濟責任製的主要工具。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雖有區別,但兩者有有聯係:就某一定時期來說,全廠的產品總成本與全廠的責任成本的總和是相等的。

(三)成本中心的控製

成本中心所能控製的主要是在生產或經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耗費,為了提高這種控製的有效性,必須明確如下要求:

1、成本中心的責任成本必須是可控成本

凡是責任中心能控製的各種耗費稱為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經理人員能夠通過他們的決策影響其金額大小的支出項目。例如,一位郵購部主管可能僅對人工成本、運輸成本、訂貨錯誤和調整、以及客戶滿意程度負責,而不負責支持信息係統的成本,因為他無法控製那項成本。可控成本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責任中心有辦法知道將發生什麼樣性質的耗費;責任中心有辦法計算它的耗費;責任中心有辦法控製並調節它的耗費。

凡不符和上述三條件的成本,即為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是經理人員不能通過決策影響的費用項目,但可能是其他經理人員控製的。例如,郵購信息係統的成本,盡管不受郵購部主管的控製,但對負責信息係統的經理來說卻是可控的。屬於某成本中心的各項可控成本之和,即構成該中心的責任成本。

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是以一個特定的責任中心和一個特定時期作為出發點的,這與責任中心所處管理層次的高低、擁有管理權限及控製範圍的大小和經營期間的長短有直接關係。首先,成本的可控與否與責任中心的權利層次有關。某些成本對於較高層次的責任中心或高級領導來說是可控的,對於其下屬的較低層次的責任中心或基層領導來說,就可能是不可控的。對企業來說,幾乎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的,而對於企業下屬各層次、各部門來說,則既有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各自的不可控成本。其次,成本的可控與否與責任中心的管轄範圍有關,某項成本就某一責任中心看是不可控的,而對另一責任中心是可控的,這不僅取決於該責任中心的業務內容,也取決於該責任中心所管轄的業務內容的範圍。就產品試製費,從產品生產部門看,是不可控的,而對新產品試製部門來說,就是可控的。最後,某些從短期看屬不可控的成本,從較長的期間看又成為了可控成本。現有生產設備的折舊,在設備原價和折舊方法既定的條件下,該設備繼續使用時,就具體使用它的部門來說,折舊是不可控的;但當現有設備不能繼續使用,要用新的設備來代替它時,新設備的折舊則取決於設備更新所選用設備的價格及正常使用壽命,這時看新設備的折舊又成為可控成本了。

成本按可控性分類和成本按其他標誌的分類,由於所持的角度不同,是既相聯,又有區別的。從一個成本中心來看,變動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然而,這種劃分並不是絕對的,還要結合有關情況按成本的習性作具體分析。如管理人員工資是固定成本,但為可控成本。再從成本的發生同各個成本中心的關係看,由各個成本中心直接發生的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由其他部門分配來的間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也要進行分析,一個成本中心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是直接成本,但也不是可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