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戰雲密布的歐洲(3 / 3)

隻是張伯倫很快就失望了。隔著大西洋的美國,國內孤立氣氛濃鬱,加上第三次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元氣大傷,他們不願意參與隔著一座大洋的彼岸的紛爭。而比利時、瑞典、挪威這些小國也不願意為自己樹立起德國這樣一個強大的敵人。英國可以依仗著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利用英吉利海峽阻擋德國的進攻,可他們不行,他們努力在這場可能爆發的大戰中保持中立,以保全自己的國家不受戰火的摧殘。

無奈之下,張伯倫把目光投向了蘇俄。雖然英國和法國在意識形態上都與蘇俄天然的對立,但英國最大的反對黨工黨卻與蘇俄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隨即,一個由英國和法國軍政兩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飛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展開談判。張伯倫希望在德國發動對波蘭的進攻時,英、法、蘇三國能相互協同,給予波蘭以支援,阻止德國的擴張野心。

可張伯倫絕對沒想到,斯大林同樣對波蘭耿耿於懷。蘇俄與波蘭之間的紛爭,已經延續了數百年。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雙方還因為烏克蘭地區和白俄羅斯地區的歸屬爆發了蘇波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獨立,以及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被劃歸波蘭。一句話,蘇俄在蘇波戰爭中吃了大虧,損失了大片土地,也讓斯大林大大的丟了一次臉麵。現在,英法想讓斯大林出兵幫助波蘭,那麼,拿什麼好處給蘇俄呢?趁斯大林的心的話,那就是把蘇波戰爭中,蘇俄損失的土地還回來,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可除此之外,英法能許諾給蘇俄的好處,斯大林實在是看不上眼。

還有一個,則是斯大林對希特勒很有好感。盡管希特勒在公開的演講中,極力攻擊第三國際。在實際行動中也以鐵血的手腕對付第三國際的成員。但斯大林的著眼點卻是希特勒與蘇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反西方的。蘇俄與英法這種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有著天然的矛盾,而德國因為曆史原因,也同樣與英法不對付。雖然希特勒同樣反共,在對英法的態度上,斯大林認為是一致的。斯大林更希望與德國保持相對的友好度,讓希特勒把目標去對向英法,而不是他與英法結盟,引希特勒把矛頭對準自己。於是,英法蘇的三方會談就磕磕絆絆的拖延著。

英國和法國在與蘇俄談判,這樣的消息,在西方世界是無法隱瞞的。言論自由的口號下,這樣重大的行動,自然早早就見諸了報端。獲得消息的希特勒自然不希望英、法、蘇三國結成同盟,好在他比張伯倫看的清楚,對波蘭和蘇俄之間的世仇也了解的更透徹。

於是,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德國外交部長利賓特洛甫也緊急飛往莫斯科,約見蘇俄的新沙皇斯大林。在見麵過程中,裏賓特洛甫向蘇俄提出希望改善彼此關係,聲稱: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沒有一個問題不能通過協商解決並使雙方都感到滿意。向斯大林做出了可以兩國協商,再次瓜分波蘭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