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裏去找日本崛起所需要的各種礦產資源?似乎弱一點的,隻有法國和荷蘭了,這是日本試圖與德國結盟的源動力。作為巴黎和會的參與者,日本自然清楚法國與德國之間的仇恨。眼下德國也正在快速的恢複國力,按照他們的觀察,德國一旦有能力複仇,與法國開戰那是一定的。現在的德國元首希特勒已經不止一次的表示過要推翻以法國為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們強加在德國頭上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現在,他們希望的,就是一旦德國與法國開戰,德國是戰勝國,這樣,法國在東南亞的法屬印度支那,就有可能成為日本獲取各種資源的新領地。作為德國的盟友,接受法國在亞洲的利益,似乎也名正言順。這也是在座的人對參照法國坦克設計製造的91式重型坦克和4式坦克能夠認可的原因。
渴望像西方列強一樣,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的日本,在日本和德國簽署反第三國際條約之後,已經在潛意識中,把法屬印度支那當成了嘴邊的新肥肉。至於德國和法國開戰之後,英國和美國會有什麼反應,他們並不在意。如果德國沒把握擊敗英國,自然不會冒失的與法國開戰,畢竟一旦與法國開戰,英國的立場必定在法國一邊。而美國,隔著大西洋,想參與也不容易。而且,據他們在美國得到的情報分析,美國人並不想參與太多歐洲事務。更關鍵的是,日本海軍並不比美國海軍差,隔著太平洋,美國人對日本也難以製約。要顧忌的,恐怕還是華夏。隻要德國擊敗法國後,華夏沒有染指法屬印度支那的想法,那法屬印度支那落入日本之手,就不會有什麼懸念,但這個因素又不能排除。
在這樣的矛盾心理影響下,讓日本陸軍的領導者們處在這種既想打又不想打的奇怪心理中糾結。他們一方麵想盡力避免在自己沒有把握打贏華夏的情況下,與華夏開戰。這其實是他們在之前與華夏的作戰中,已經被打怕了的潛意識中產生的怯懦,當然他們不會承認。一方麵又認為,與華夏遲早還要大打一場,隻要準備充分,贏得勝利也是必然。當年與清國的大東溝海戰,與俄國的對馬海戰,都是日本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靠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種相互對立的矛盾心理,是別人很難理解的。日本人自己,把這種做法,稱之為賭國運。毫無疑問,今天在座這些眼下左右著日本未來方向的人物,又一次想要賭國運了。他們要從對陸軍的新武器的評估,來為他們的決策尋找他們需要的理由。
“我看4式坦克可以多生產一些,兩個戰車師團最好都裝備4式坦克。91式重型坦克還是以戰車大隊的編製,分配裝備步兵師團好了。”陸軍大臣寺內壽一提出他的看法。
其他幾個人都聽懂了他這句話背後的含義。這是寺內壽一認為,91式坦克雖然能和法國的索瑪坦克相當,但與華夏坦克相比還是處於劣勢的。從岸本淩夫的介紹中,4式坦克應該是能與華夏坦克一較短長,這可以從他與德國坦克的對比的結論中,得到答案。
“對於100式坦克的研發也要加快,我們資源少,無法象華夏那樣組建那麼多的戰車部隊。我不希望看到,我們將來在戰場上,再次遇到華夏的戰車部隊時,與他們的作戰打成消耗戰。”相對與在座的其他人,閑院宮載仁的話就沒什麼顧忌,作為皇族,又是老資格,在座的這些人,在他眼裏都是後輩。他直接把華夏當成了敵人,他對日本在華夏戰場上的敗仗,直接歸罪到了日本軍隊的裝備上。他總認為日本的戰敗,是非戰之罪。在看到100式超級坦克的數據之後,他很想當然的覺得,這才是戰勝華夏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