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潘佩珠的新要求(1 / 3)

潘佩珠的工作做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在韋昌迪的安排下,潘佩珠乘坐韋昌迪協調的專機,迅速離開廣州秘密飛往南京,拜訪在南京的華夏監察院院長胡漢民和行政院院長汪兆銘。原本潘佩珠在見到了陳炯明之後,還想再見幾位眼下還在廣州的故人,比如他當年住所的房東,當年他在廣州生活時結交的一些朋友之類的,但他的要求被韋昌迪給否決了。因為韋昌迪收到報告,眼下西貢和寧江兩地已經要鬧翻天了。

潘佩珠離開寧江才僅僅兩天,但他的失蹤,在潘佩珠離開後,天亮的時候就被發現了。在寧江半隱居的日子,也可以說被軟禁的日子裏,潘佩珠的生活極有規律。他在每天清晨,都會拄著手杖,沿著村裏的道路散步,當作他日常的鍛煉。而且他的這個習慣風雨無阻,十多年來,天天都是如此。所以,潘佩珠一離開,到了早上的時候,就馬上被人察覺了。或許對那些普通村民來說,他們隻是感覺今天和平日有些不同,但那裏不同又說不上來,潘佩珠每天早上出現在村裏街道上的情景,已經變成了當地人的一種習慣,突然間,少了這麼個人,當然會感覺有所不同。但對負責監管潘佩珠的人來說,這就是大事了。

在潘佩珠住在寧江這些年,應該說他對當局對他的軟禁並沒表現出什麼抵觸情緒。或許是他覺得這種抵觸沒什麼實際作用,而且在生活上,法國當局也沒有為難他,該提供的衣食之類的生活用品也從沒有短缺過,似乎就是把他放在一個遠離人群的鄉村養了起來。這樣的日子一久,就連負責監控他的人也都逐漸懶散起來。除非是從外麵來的特意拜訪他的人,他們才關注一下之外,平時還真的懶得去管他。老先生既不會跑,也不會在村子裏發表什麼特別的言論,就如同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鄰家老人一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監控潘佩珠的工作,就變成了一項極為輕鬆的工作。負責監控他的人,隻需要定期向上彙報一下,這段時間有沒有外人來接觸過他,來的人是誰就可以了。因為其他的方麵,真的是沒什麼好說的。潘佩珠的生活太規律了,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去散步,幾點回到住所,幾點鍾睡覺。日複一日,每天都是如此,精確得有如時鍾一樣。以至於人們隻要看見這位老先生出現在街道上,就知道現在的時間是什麼鍾點。這樣規律的活動,有必要每天如同抄同一篇文章一樣再抄一遍嗎?就算寫的人不怕麻煩,看的人也都要倒背如流了。所以,發展到後來,負責監控他的人,隻需要按時把供給潘佩珠的生活用品送過去,順帶看下他的健康狀況。平時就閑著無聊的在村裏晃蕩。要麼就幹脆找人喝茶或喝酒,整天的無所事事,這樣的工作絕對是天底下最容易做的工作。

然而今天這份最容易做的工作出了紕漏,而且是大紕漏。一開始,監控人員還以為今天或許老先生心血來潮,散步散到村外去了。在一番尋找之後,發現失蹤的不僅是潘佩珠,還有那個不知道什麼來到村子裏的乞丐。這下,監控人員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潘佩珠絕對是離開了寧江,而且去向不明。

等到這個情況上報到西貢的時候,時任法屬印度尼西亞總督慕爾德·埃利爵士竟然想不起來這個潘佩珠是什麼人。等到下屬把潘佩珠的身份和他的影響力向總督大人解釋明白,並要總督大人下令全國通緝潘佩珠。越南這邊因為潘佩珠的失蹤折騰的到處雞飛狗跳,那時的潘佩珠已經在華夏的北海上岸,飛往廣州了。

在這種情況下,韋昌迪當然不會讓潘佩珠再去見那些難以掌控的房東之類的人物。他可不想在越南的法國當局剛剛發現潘佩珠始終,後者就出現在華夏的廣州。那不就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不打自招,告訴法國人,是華夏人動用手段把潘佩珠接到了華夏了麼。即使最後需要潘佩珠在華夏露麵,那也需要在過了這段敏感期之後了。那時,韋昌迪能找出無數個理由來證明,這事與華夏毫無關係,是潘佩珠自己跑來的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