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免費的午餐(1 / 3)

難怪潘佩珠會有這種陰謀論的感覺,他已經老了,不象保定帝阮福晪和阮愛國那樣年輕。在他近七十年的人生過往中,他看過聽過經曆過太多。當年在日本時,他就聽說過,孫文獲得日本人的支持,是因為他向日本人承諾了滿州和蒙古的利益,因為在孫文眼裏,華夏隻是長城以南的十八個行省而已,其他地方都是韃子的,包括西藏、新疆。而日本人也並不是投注在孫文一個人身上,那時,凡是日本覺得在華夏有些影響力的,日本人都在接觸。當然這隻是他聽到的傳聞,但他知道這事很大程度上是真的。

因為還有一件事,是他當時一起經曆的。孫文在越南策劃鎮南關起義的時候,就向法國當局承諾要把華夏的廣西和雲南割讓給法國,換取法國對他的支持。隻是當時法國人不看好他,認為他沒有能力推翻清政府,才沒有理睬他。孫文這才在越南策劃鎮南關起義,而法國當局也對他在越南的行為視而不見。在潘佩珠眼裏,這或許就是法國人對孫文的一種觀察,看他到底能不能搞出點花樣來。隻是鎮南關起義毫不意外的失敗了,而法國人也就此徹底放棄了孫文。

從這些例子來看,不管日本人還是法國人,他們對顛覆當時的華夏清政府都興趣不小,但歸根結底是利益。沒有利益,人家憑什麼出錢出物資出人的大力幫助你呢?難道真是錢多的沒地方花?潘佩珠可不會這麼想,他知道一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個金元寶正好砸在你腦袋上,那不是你的福氣,而是會要你的命,砸死你的東西!而且那個金元寶越大,越會讓你死的徹底,沒準還會死無全屍。

人一旦產生了疑問,自然就會想的多起來。就像《呂氏春秋》裏那個疑鄰盜斧的故事所講的那樣,潘佩珠越想越覺得這是個陰謀。如果現在這事是他的老朋友們,胡漢民、蔣誌清、汪兆銘之流在操作的話,還能解釋是出於對老朋友的關心,但眼下與他談判的人,顯然不是他的老朋友們派來的,也就是說,眼前這個人並不是與他的老朋友們是一路的。那就更可疑了,潘佩珠不由得他不這樣想。

對於潘佩珠的反應,長期從事情報工作的韋昌迪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從潘佩珠的神情以及說話的語調上,他都能感覺到潘佩珠那種疑慮的心態。特別是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的推脫,例如對接下去行程的安排。按照計劃,在韋昌迪與潘佩珠取得一致之後,在這下去潘佩珠的行程,就是飛往南京,與胡漢民和汪兆銘見麵,然後再飛往武漢與蔣誌清見麵。楊寰宇在機會合適的情形下,或許也會見一見他。

在這個行程計劃裏,並沒有任何功利性的企圖,完全是本著滿足潘佩珠見見老朋友的願望規劃的。但潘佩珠卻遲遲不能答應下來,似乎擔心這個行程計劃裏存在什麼陷阱似的。這讓韋昌迪感到了一些無奈。

這不由的他回想起與阮愛國之間的溝通。與阮愛國的接觸,韋昌迪並沒有露麵,而是派了他手下行動處的一個行動小組的組長沈鵬飛少校與他接觸的。與潘佩珠的態度完全不同的是,阮愛國對能得到華夏商人對他的資助表示了歡迎,並且,為了向沈鵬飛表示他的能力,在越南的峴港,阮愛國進行了一次刺殺行動,將法國駐峴港的一個掛著商務代表名義,進行情報活動的專員刺殺在他的辦公室裏。並且還向沈鵬飛表示,如果還不滿意的話,他也可以在西貢搞一次類似的行動。

可以說,阮愛國與潘佩珠在麵對華夏方麵給予的資助的態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阮愛國是生怕資助人對他不滿意,竭力要表現出他在越南境內的行動能力,以此證明他雖然人待在華夏境內,可他對越南的行動依然如臂使指,用以證明他在越南擁有為數眾多的支持者,也擁有為實現他們理想而獻身的死士。但潘佩珠表現的確是一種推拒,他生怕收了華夏方麵的資助後,成為華夏安排在越南的一顆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