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藏區瑣事(1 / 2)

在關於藏區未來的建設甘藏鐵路的問題上既然大家一致形成了共識,那麼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藏區的根本問題——教育。在楊寰宇的思想裏,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言同語、衡同製,這些才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基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軍隊。至於其它的什麼各民族不同的風俗,什麼宗教信仰的差異,就都屬於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了。

不過作為教育主管的梅貽琦,對這個問題上,顯然沒有什麼準備。不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師從哪裏來。“現在在這裏,想要找到足夠的教師倒是沒問題,可藏區的話,問題可就太大了。在藏區工作的教師,藏語可是必須要會的。現在要找到既有資格做教師,又懂藏語的人,恐怕找不到幾個啊。”

由於藏區至華夏中原之間交通條件的製約,在過去的年代裏,藏區是相對比較封閉的一個區域。即便是在川康一帶和與藏區交界的青海等漢藏雜居區域裏,會說漢語和藏語的人雖然不少,但要找能書寫漢語和藏語的人卻不多。畢竟華夏的教育普及程度,在此之前實在是太低了。不會寫,要當老師又怎麼可能?

“辦法倒是有一個,我們可以分階段進行。先在漢藏雜居的地區,找一些識字的又懂藏語的人,不一定他們一定要識多少字。隻要能教初小的水平就行,給他們做個簡單的培訓,先讓他們教最基礎的漢語會話和基本的文字。這樣到高小,那些藏族的孩子們應該能聽懂基本的漢語,給他們上課的老師就好解決了。”孫寶琦提出了一個臨時性的辦法。

從學漢語的角度來說,能夠認識500漢字,閱讀我們的大眾讀物,八成漢字都認識,如果掌握1000個漢字,九成的閱讀都沒有問題,如果掌握2000個漢字,那麼除開個別人還需要查閱字典外,基本上的閱讀都已經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小學階段的教育就是基本上能夠認識3000漢字,能夠書寫2000漢字。就一般大眾而言,掌握3500個常用漢字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這個辦法不錯,初小三年的時間,足夠我們培養出一批懂藏語的老師隊伍,接班高小乃至中學都不成問題了。而且,這些臨時教師接下去可以去給成年人辦掃盲班,他們的出路問題也能解決。這樣的話,或許隻要有二十年,整個藏區應該就沒人不會漢語了。這個辦法在以後的其它地區也可以照搬。”楊寰宇對這個辦法非常讚成,這樣辦的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在藏區開辦各級學校。

“是個好辦法,我就照這個辦法去安排下去。”梅貽琦有點赫然的表態。這個辦法並非是他想不到,而是事先他一點風聲都沒聽到,參加會議之後,他已經被一係列的事情給震撼了,毫無準備之下,腦子裏一時間沒轉過彎來。

“法律上有沒有問題?”楊寰宇轉過頭,向眼下負責北方特區法律問題的廖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