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預謀已久的漢誌軍隊兩個師,分兵兩路,分別跨過了亞西爾和也門的邊境,一路進攻亞西爾首府艾卜哈,一路進攻也門首府薩那。
進攻亞西爾和也門的行動,與事先的預想差別不大,並沒遭受多大的抵抗,艾卜哈和薩那就陷落了。亞西爾國王在艾卜哈被攻破的第一時間就宣布了投降。但也門的國王賈赫德卻逃往英國的亞丁保護地。
賈赫德的出逃,為英國出兵提供了借口。出乎伊本·沙特的預料,在亞丁保護地的英軍中東第三旅在賈赫德到達亞丁保護地的第一時間,就宣布出兵也門,為賈赫德收複國土。
剛剛占領薩那的漢誌國防軍第三師,還沒來得及在薩那歡慶他們的勝利,就與前來奪回薩那的英軍中東第三旅交上了火。這場交火,讓伊本·沙特知道了漢誌國防軍與英軍的差距。漢誌國防軍第三師在堅守薩那一天之後,被迫撤離。
英國的反應之快,說明英國在此之前,早已經做好了漢誌進攻亞西爾和也門的準備。或許是亞西爾的國王來不及出逃。可以肯定的是賈赫德肯定早就做好了出逃亞丁保護地的準備,所以在漢誌軍隊越過也門邊境的時候,賈赫德就踏上了他的逃亡之旅。而隨即,早就等著漢誌出兵的英國中東第三旅也在第一時間,進入了也門,向剛剛占領薩那的漢誌軍隊發起了進攻。如果不是這樣,就無法解釋為何英軍的行動速度會這樣快。在漢誌國防軍第三師尚未在薩那站住腳,還沒有布置好防禦的時候,就倉促與英軍部隊交上了火。
英軍的介入速度之快,也大了白崇禧一個冷不防。因為派遣軍的部隊還沒有進入也門,也無法說也門已經是漢誌的領土。不過,英軍在占領薩那之後,並沒有追擊漢誌國防軍。而是在薩那築起了防禦工事。這終於給白崇禧贏得了進入也門的時間。
第二天,當英軍派出部隊向漢誌軍隊撤退方向進行搜索的時候,他們驚訝的發現,在漢誌國防軍第三師的防禦陣地一側的另一塊防禦陣地上,矗立著華夏軍隊的軍旗。
在蘇伊士運河區的英國中東總司令部,英軍中東地區駐軍總司令艾倫比上將拿著第三旅發來的戰報,皺緊了眉頭。他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華夏軍隊開戰。按照原先的預案,漢誌軍隊進攻也門的話,駐守在亞丁保護地的第三旅將給予漢誌軍隊一個教訓,並把他們趕出也門的邊境,順勢也可以宣布也門歸屬與大英帝國國王陛下的領導。
這個計劃實際上就是針對伊本·沙特設置的一個陷阱,利用伊本·沙特的擴張野心,名正言順的把也門也納入英軍的勢力範圍。而且,還是以保護者的身份進入也門。既得到了實惠,也在國際社會上贏得了名聲。不過,在這個計劃裏,並沒有考慮華夏軍隊的介入。
雖然華夏在漢誌租借了軍事基地,並派駐了軍隊。但在漢誌以往的擴張行動中,華夏軍隊都是在漢誌官方宣布他們的吞並聲明之後,才派遣部隊以保護華夏投資的名義進入那個地區。漢誌吞並薩哈的時候,華夏就是這麼幹的。
但這次出現了意外,華夏軍隊居然在離也門首府薩那不足十公裏的地方聯合設置了陣地。這樣一來,英軍的行動計劃也被打亂了。對也門的行動,因為有賈赫德的請求,艾倫比不用經過英國上議院的批準就能根據需要采取行動。但和華夏軍隊交火,他就必須得到英國上議院的授權。不然,挑起國際事件的責任,不是艾倫比可以承擔的。
由於華夏軍隊的出現,英軍中東第三旅對漢誌軍隊的進攻被迫停了下來。因為隻要向漢誌軍隊發起進攻,就不可避免的也要向華夏軍隊進攻。在英國上議院的授權到達之前,英軍的軍官們誰也不敢擅自下達這個命令。英、漢誌、華夏三國軍隊之間,奇怪的在也門變成了相互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