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區道路太難走,高原、山穀,很多地方渺無人煙。派一支部隊過去,補給就是個異常艱難的問題,沒準那就是個無底洞。而萬一這個問題一旦處理得不好,就不僅僅是藏區的問題了。隻要DL活佛象以前被清朝朝廷革除封號時一樣,西逃印度,整個藏區就麵臨著兩派信眾的對立和分裂。甚至可能使轄下的蒙古、察哈爾、綏遠、甘肅、青海這些地區也出現問題,風險實在太大。
這與楊寰宇現在要保持轄區的穩定的目的,顯然背道而馳。相反,有班禪活佛在自己手裏,倒是對DL活佛的一種製約。隻要DL活佛敢說出格的話,敢做出格的事,楊寰宇就師出有名,可以徹底解決西藏的問題。到那時候,對於那些試圖對抗的DL活佛的信眾,也可以毫不手軟的予以鎮壓。隻是這個因果,是不可能與班禪活佛挑明了說出來的。
不能現在就幫班禪回去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又不能不安撫住班禪活佛。楊寰宇不光要用班禪活佛來牽製在西藏的DL活佛,還要用他來穩定蒙區。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到為班禪活佛在蘇尼特右旗建立了班禪廟的德王給楊寰宇眼下帶來的麻煩。
今年二十九歲的德王,也算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隨著GMD獲得政權,再次祭起了孫文《建國大綱》裏軍政、訓政、憲政道路的大旗。年輕的德王和一大批蒙籍的年輕學子們也從《建國大綱》裏找到了他們需要的東西。那就是孫文在《建國大綱》裏說到的“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當然這明顯是楊寰宇主導下的北方特區政府不可能答應的。
但是,這事楊寰宇還不能明確的表明自己的反對態度,那樣的話,除開激化蒙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外,沒有任何好處。蒙籍在京津地區讀書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是蒙古王公貴族家的子弟。在他們的影響下,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興安盟、昭烏達盟、哲裏木盟、伊克昭盟、呼倫貝爾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卓索圖盟、以及察哈爾八旗四群的王公和總管們也都動起了心思。
麵對這樣的局麵,楊寰宇就需要班禪活佛、章嘉活佛和哲布尊巴丹活佛這種宗教領袖幫助他穩定人心。同時,在這些盟旗之間分化瓦解有可能產生的聯盟。張家口工業帶橫跨察哈爾八旗中正白旗和鑲黃旗的領地。是受張家口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兩個旗,同時也是所有蒙古盟旗之中,目前最富裕的兩個旗。
楊寰宇的分化之策,就是拿正白旗和鑲黃旗說事。在十年前,楊寰宇沒到張家口前,這兩個旗和其他的盟旗一樣的窮困。但隨著張家口工業帶的投入,這兩旗的年輕人大多接受了免費的學校教育,並進入這些工礦企業工作。凡是家人有在工礦企業工作的家庭,基本上都告別了以往的貧窮。
楊寰宇承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凡是不搞自治的盟旗,北方特區政府也會陸續投入資金進行投資,逐步改變蒙族以遊牧為主,依靠出售牛羊和毛皮這種原始的生活形態,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當然,誰要是一心想要自治,也不是不可以。楊寰宇答應可以給他們五年時間實行自治,自治期間,北方特區政府不會在自治區域進行投入,而且在自治的五年期間不向他們當地收稅。如果他們的牛羊皮毛要賣出自治區域,也和其它非自治地區一樣,上繳同等稅率的交易稅。
這樣一個看似寬鬆的政策,讓幾乎所有的盟旗都陷入了兩難。因為這個寬鬆政策之後,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想要獲取北方特區政府投資的盟旗,必須和北方政府簽署不搞自治的聲明。當然,有兩個旗是不會為難的,正白旗和鑲黃旗就明確表示不會選擇自治,因為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
在這樣一個政策的誘惑下,加上三大活佛對自治的反對。這股蒙區自治的風潮暫時得以瓦解,隻能說是暫時。所有的盟都采取了觀望的態度,既不簽署放棄自治的聲明,也不再在嘴上叫喊自治。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聲明放棄自治的和自治的盟都出來一個。好讓他們有個比較。可誰又願意做這個出頭鳥?他們暫時的偃旗息鼓,卻讓楊寰宇欠下班禪活佛和章嘉活佛一個好大的人情。以至於後來楊寰宇為還這個人情,不得不舉兵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