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2 / 2)

但趙禎就在瑪兒敢,所以免去了這個步驟,隻要這些吐蕃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接下來就和大宋無關,宋軍進攻的方針不會改變,戰爭也不會停下。

隻不過這些被釋放的降俘會有一部分回到他們的家鄉帶著妻兒父母投靠瑪兒敢,趙禎知道這些人肯定有一些是不會再回來的,但隻要有人回來那就夠了。

如此一來一方麵是瓦解敵人的鬥誌,另一方麵也是動搖他們的信心,讓吐蕃人看到大宋的政策,讓他們明白被大宋統治對平民百姓的生活不會產生壞的影響,甚至會比原先更好。

瑪兒敢就是一個例子,以方便大宋對高原的土地和城池進行管理,隻要政策合理穩定,就不擔心會有人抵抗,這就是時代的特色。

安定民心是戰爭中一項重要的舉措,也是消除反抗的最好辦法,若是大家的生活都好了,穩定了,甚至比之前更富足了,那誰還會去反抗大宋的統治?

所謂的正統已經不再重要,吃飽飯過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有好生活,吃喝不愁的情況下,即便有人反對大宋的統治,大多數人都是不幹的,如此也就不會產生動蕩。

瑪兒敢的吐蕃百姓為何遵從大宋的統治,因為他們在這裏過的好,不願意回到從前。

噶日噠措最終也沒有跨上戰馬,他的想法已經產生了動搖,看著不斷修繕的瑪兒敢,看著逐漸有人離去和留下,他忽然間覺得也許成為大宋的治下之民也並不是一件羞辱的事情。

而大宋並未招攬他為宋軍作戰,他在瑪兒敢仿佛是一個自由的人,宋軍並不關注他,而跟隨他的親兵居然勸說他把家中的老小都接過來。

不少留下的吐蕃降俘在登記過戶籍之後便成為了大宋的子民,而他們自覺的加入到了清理瑪兒敢廢墟的隊伍中去。

越來越多的吐蕃人開始清理廢墟,勞作一天後回到營地,宋軍送來了“美味”的吃食,同時大宋的官員還和他們聊天說話,這讓噶日噠措非常的“新奇”。

在思想上的攻勢沒人比得上大宋,潛移默化之中這些降俘的思維開始改變,大宋的官員帶著一些士兵來和他們“閑談”,讓這些人了解大宋。

尋常百姓是如何在大宋生活的,官府在他們的生活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有什麼地位,該說清楚的一定會不厭其煩的說清楚,並且解答吐蕃人的疑問。

夜幕降臨後,噶日噠措端著一碗糊糊吃的香甜,戰爭結束之後他第一次如此的輕鬆,看著曾經自己手下的士兵和宋人閑聊,說著各種各樣的葷段子,噶日噠措知道再也不會有戰爭出現在瑪兒敢城。

宋人說到做到,天亮之後城中的一片土地就被劃給了這些降俘,並且宋軍還要招募他們擴大瑪兒敢城的規模。

據說要把瑪兒敢變成一座更為龐大的城池,以後這裏就會是大宋在高原上的重要交易地點,並且還免稅三年!

13464/5687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