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豪門對這些小商鋪沒有太多辦法,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坐以待斃,最簡單的策略便是把價格調整到差不多的程度,不用比這些小商鋪底,隻要稍稍靠近,就會改變百姓的態度。
商場上最常用的便是心理學,雖然這個時代的人還不知道什麼叫心理學,但事實上在兵法中早已用的爐火純青。
便是街邊的倆個少年下棋也知道攻心為上,何況是真金白銀的買賣呢?
現在趙禎手中就有一遝子數據,大部分來自於三司商貿司,小部分來自於蔡伯俙的蔡記,蔡伯俙此次回京不是私下回京,而是被趙禎以述職的名義召回的。
大宋的官員私自不得離開值守之地,否則便是重罪,說是述職,其實就是帶著大量的交易所得進京,這一點誰都能看得出來,誰也不會在意。
畢竟蔡伯俙是趙禎的妹夫,也是外戚,上貢官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有誰會往別處想?最多便是在背後罵一句“諂媚至極”!
除此之外也就沒有別的了,但蔡伯俙此次前來並非是上貢這麼簡單,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秘密的接手了“蔡記”這個大宋最大的商號。
原本蔡記便是大宋最大的商號,即便是東城豪門的買賣迅速擴張也沒有動搖蔡記的地位,他們擴張的時候,蔡記也在擴展…………
大宋的進出口貿易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蔡記掌握的,黑手通過商賈的轉型隱秘,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蔡記的發展。
在海外,蔡記就是大宋的“名片”所有外國商人都知道,蔡記是大宋皇帝的商號,和蔡記做生意有保證。
可以說蔡記在海外的業務並不比大宋境內少,甚至生意更加興隆,每年運回大宋的財物不可勝計。
蔡伯俙此次進京重新接管蔡記,為的是最大程度上的保證完美配合趙禎完成這次“合圍”。
蔡記上下對蔡伯俙的歸來抱有極大的興奮,畢竟蔡伯俙曾經是蔡記的大掌櫃,這份感情自然不用說。
而蔡記對市場有著自己的“監控”辦法,市場的變動它是最先能夠察覺到的。
蔡伯俙把自己手中的卷宗交給趙禎後便算是鬆了一口氣,因為眼下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沒有太大的變動。
“官家,東城豪門依舊在和民間商賈抗衡,打算逼迫他們關門歇業,而大多數民間商賈,尤其是小商賈流水減少,可能會頂不住了。”
趙禎點了點頭:“民間商賈沒有組織,最多便是商會,而想要進入商會,門檻又高,得不償失,眼下之況在朕的意料之中。”
這一切確實都在趙禎的預料之內,席卷全國的貿易戰爭才剛剛開始,大浪淘沙之下,小家小戶必受衝擊,但堅持下來的依舊能夠賺到錢,堅持不下去的人損失也不算大,因為他們一開始的體量就很小。
不是什麼人都能夠“下海”的,“翻船”也是正常的事情,畢竟投資就有風險,但即便如此趙禎也不會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因為這是促進大宋市場的一次重要機會。
帝國資本在和權貴資本博弈的時候,大宋的市場產生震蕩的同時,也在前進和發展,民間資本越來越多這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