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律法足夠寬鬆,市場就是一個“鬥獸場”,任何人都能涉足其中,成為一方競爭的霸主或是成為被他人吃個幹淨的“獵物”。
大宋的市場自然是相對放鬆了,這不光是趙禎的功勞,還有太祖太宗以及真宗皇帝的功勞。
取消宵禁製度,減少坐商,行商的稅收,安定民生,這些等等的一切都是在促進市場的繁榮,市場繁榮了,便會有競爭的出現。
原本直道趙禎下場之前,大宋的市場都是相對平和的,錢財在市場中流通,資本隨意擴張,除了官營買賣和利國監的東西外,其他的並未禁絕。
即便是買賣奴隸這種事情,在神都城中也不是徹底消失,隻不過從明麵上消失,轉移到了地下而已,這和一些古老的職業一樣,便是在後世也難以徹底消滅掉。
當然這也側麵的反映出,大宋的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依舊是相對自由的。
這便是東城豪門的信心,他們從一開始對自己多年打造出的資本帝國充滿信心,雖然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叫資本,但並不妨礙他們的“實際操作”。
漢人經商一直以來都是“領先與時代前列”的,漢人善於吸取教訓,善於琢磨和研究,更善於積累財富。
和後世動不動就向銀行借貸的商人不同,這個時代的商人,尤其是大商人極少向錢莊借錢,在他們看來賺的少便是賠了,何況借錢還要付利息,根本就是在幫人賺錢!
之前佛門放出的“福壽錢”可是禍害了不少的人,連帶著大宋百姓對借錢做生意一向認為是非到萬不得已不可為。
東城豪門的本錢在何處?就在於他們對原始資本的積累和時間,這麼多年下來他們積累了很多財富,這些財富遠遠超過了他們自己的想象。
可以說這些人原本根本就沒想到過會賺這麼多的錢,而就是因為這些龐大的財富使得他們飄飄然,認為自己已經能夠和國家進行抗衡。
他們忌憚趙禎手中的“強權”不是不知道趙禎擁有“掀桌子”的權利,但他們依舊要在商場上和趙禎拚個“你死我活”。
在東城豪門的眼中,趙禎同樣是大宋商業的締造者,是規則的製定者,而這個時候你就不應該做出打破規則的事情,否則大宋損失的將會更多。
東城豪門認為自己占據優勢,他們希望趙禎進入“戰場”和他們進行博弈,這也恰恰是趙禎所希望的。
但東城豪門從一開始就錯了,趙禎是規則的製定者,他早早的就了解資本的強大,同時也心存忌憚,是個人都會在自己營造的東西上留下一個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後門”。
東城豪門還是不了解趙禎,每當他做一件事情,或是謀劃什麼的時候,最想要做的便是自己能想到的所有萬全準備。
隻有在準備好這一切之後,趙禎才會慷慨下場…………
東城豪門全部下場,並且押上了全部身家,市場上的較量已經不是權貴資本和帝國資本之間的較量了。
在明麵上,大宋的商號遍地開花,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就像趙禎曾經見識過的“集體下海潮”一樣,甚至規模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