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馬匹,寶刀最純粹的康巴人愛這三樣東西勝過愛自己的女人。
趙禎在上輩子還聽康巴老鄉說過,康巴人以強悍不畏死為榮,當年全藏抗擊英國等侵略軍時,康區的戰士最令敵人膽寒,即使出家為僧者也是不惜性命奮勇殺敵。那些斬敵無數並幸存至今的康巴將軍的大刀長可及人,沉重無比,隱有森森的刀芒,常人無膽把拭。
而現在的康巴人也不可小覷,這些人在吐蕃的東麵靠近大宋,而最常出現在大宋邊境線上的卻是康巴強盜…………
康巴人信奉“病死為辱,刀死為榮”的信念,當他們實在缺少東西的時候,隻能通過最簡單的辦法獲取,劫掠便成為最好的辦法。
但康巴人並不會傷及無辜,更不會屠戮婦孺或是弱者,在他們眼中對弱者揮起長刀是對神靈的不敬,是對自己的侮辱。
於是乎無論是成都府,還是附近的利州路亦或是秦鳳路都遭受過康巴強盜的搶劫,但搶劫的東西和手段卻讓大宋的百姓和官員哭笑不得。
大量的康巴強盜隻是把百姓家中的“鍋碗瓢盆”劫掠一空,有時瞧見窮苦人家,甚至會留下一袋子鹽巴……顯然在康巴人眼中,鹽才是最為珍貴的東西。
康巴強盜搶劫的是鍋碗瓢盆,是各種實用的器物,他們並沒有搶劫大宋百姓手中堆積如山的糧食,或是一疊一疊的官鈔。
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鍋碗瓢盆真的不值錢,更別說桌椅板凳或是發梳銅鏡之類的東西了。
各地官員甚至都不會把這種劫掠當作是劫掠,地方守軍也不會因為這些東西和康巴人拚得你死我活。
之前邊地駐軍還會前來圍剿,一場激烈的衝突下來雙方互有損傷,當邊軍將士拖著疲乏的身體回來之後,卻得知康巴人隻是搶了一些生活用品,既沒傷人性命,又沒劫掠糧食財富後便處於蒙圈狀態。
之後“康巴強盜”再出現之後,邊軍都懶得出動,隻要你不向這些“可憐”的康巴人亮刀子,那康巴人就不會動手,隻是小心的拿走他們需要的東西,再留下一點鹽巴。
從此之後,川陝四路的百姓便知道了一個道理,康巴強盜並不可怕,他們隻是需要生活所需而已。
於是川陝四路的邊州百姓人家都會多備上一套生活所需的奇物,每當“康巴強盜”來的時候,便會放在城鎮之外的十裏亭中,任由康巴強盜“自取”。
逐漸的,雙方之間也形成一種默契和信任,康巴人並不會占便宜,他們開始逐漸的用牛羊來交換,有時甚至會留下刀劍和彎弓,甚至是戰馬…………
這就讓川陝四路的地方官看到了一些“發財”的門路,既然如此那就把十裏亭當作是一種交易的地點豈不是更好?
於是便有了蔡伯俙的通商,當然他也不算是通商,而是一次走私摸索。
13464/528317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