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1 / 2)

增加了戰車的宋軍軍陣出現了另一種聲音,一種契丹人從未聽過的戰陣之聲,似是騎兵又不似騎兵所發出的轟鳴,馬蹄的沉重中帶著車輪碾壓大地的聲音他們當然有些聽不來。

直道插著大宋龍旗的戰車進入他們的視野,契丹人這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一次宋軍居然有這麼多的馬車出現。

這些馬車並不平凡,而是在上京城前組成了車陣,巨大的車陣減緩速度緩慢前進,車與車之間連接起來,如同一座移動的城池。

四輪馬車的寬敞和高大超出了契丹人的意料,更加過分的是宋軍的車夫居然在馬的身上披了馬鎧。

這哪裏是馬車,簡直是刀槍不入的怪物,戰車組成的城池不斷的向前移動,在經驗豐富的將領指揮下靠近上京城,但又在契丹弓弩射程之外停了下來。

契丹人經過多年的仿製,已經能製作出射程達三百步的勁弩,但可惜的是宋軍的棘輪弩也在不斷的改進。

最重要的改進地點便是對弩箭的改變,在棘輪弩上已經用了大宋能用的性價比最高的材料了,太過則耗費萬巨,鋼臂帑已經是最好的了。

拜通商之便,疆土之袤,大宋獲得了大量可用的牛筋,這些牛筋也不再是簡單的安裝在棘輪弩上,而是以複合的形勢出現。

箭矢也經過了特殊的改造,連趙禎都在感歎這個時代的匠人回想到氣動外形這個東西。

因為條件的限製,大宋還沒富有到能給書百萬大軍全部換裝火槍的可能,即便是軍械司加大了工廠之中乾宇二年造的產量,也遠遠不能滿足出征軍隊的需要。

所以隻能進行高低搭配,弩箭配合火槍保持遠程打擊。

大宋進攻特有的軍號被吹起,這種短促有利穿透的號角聲傳遍整個戰場,無數的聲音組合在一起,令城牆上的契丹守軍微微驚訝。

而接下來便是有序的進攻,宋軍放棄了以往圍爾奸之的戰術,對上京城發動了正麵的進攻,這座城池的龐大不是能輕易毀滅的,而且契丹人的鬥誌也很明顯,死守不退。

再宋軍上下看來,契丹人是打算在上京城和大宋決一死戰了,這個時候就不應該考慮別的東西,直接硬剛。

大宋的戰車開始前進,其中的攻城戰車已經開始了準備,中間的炮車也填裝了彈藥,隻要靠近城門,便會對其進行轟擊,簡直就是破城利器。

有多少的木門能抵擋住大宋的火炮?一炮不行那就兩炮,總能把城門擊垮。

無數的箭矢組成了烏雲從城牆上傾瀉而下,這時候契丹人也毫不猶豫的反擊,有弩箭上帶著燃燒的火焰,為的就是燒毀大宋的戰車。

有些戰車會被點燃,但火焰很快會被撲滅,有些重要的戰車則是完全不會著火,因為上麵鋪設了火浣布。

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纖維紡織而成的布,也是石棉布的古稱而已,其實在《列子·湯問》中便有記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

因為這是一種不怕火燒的布匹,而且如果上麵染上了汙漬,然後把它放在火裏一燒的話,它還會像一般的衣服在水裏清洗過一樣幹淨靚麗,所以得名。

火攻不行就用滾石檑木,這算是人類曆史上最簡單的城防工具了,但不得不說很有效,隻不過需要宋軍靠近了才行,否則完全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