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2 / 2)

嫉妒之心肯定是有的,但蕭撻裏卻不得不佩服趙禎的眼光和手段,尤其是治國之術為何如此快速有效。

現在宋軍揮師百萬,兵臨城下,非上京城破而不回朝,自己先一步而走,率領契丹百姓和財物上路保存實力,這是在做最為長遠的打算。

當然也是和張儉的建議分不開,宋人還沒打到鹹寧附近,眼下是最好的撤離時機,一旦錯過,契丹的精銳力量必會被宋人圍殲殆盡。

到時剩下的契丹人沒有朝廷控製,各自為戰,不僅要和宋人對抗,自身也會陷入混戰之中爭權奪利,更有甚者還會出現耶律家的再次崛起,黨同伐異雪上加霜……

為了避免這種局麵的出現,蕭撻裏不得不選擇張儉的計劃,放棄上京城,放棄契丹的榮耀之地。

不過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是以退為進,但也相當於先發製人,挫敗趙禎的陰謀,蕭撻裏知道自己壯士斷腕所帶來的損害,但同樣也知道自己這一招讓趙禎的全力一擊化為無形。

數百萬的兵力消耗多少錢糧?最後所能收獲的也不過是臨橫府之地而已,有本事就繼續追,數千裏的草場你能否直接跨越?

即便是以戰養戰也要有人給你劫掠才行,千裏草場寒冷異常,完全不似中原土地。

想要追擊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是不可能的,大宋兵多將廣不錯,可這是大宋的優勢,也是大宋的劣勢。

蕭撻裏回想起來,真正在此時扭轉乾坤的人不是自己而是他張儉,當初也是他一語道破其中真諦。

“契丹之首要在存,非爭。宋之強大如日初升,如月之恒。宋家天子有言: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兩存。

今契丹之困在於上京,確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大勢至下,寧願棄之,卻有後得之可能,否則國滅種亡何以複得?!”

這話在蕭撻裏心頭揮之不去,每每想起都仿佛能看到張儉熾熱的眼神,這種熾熱與當初耶律宗真如出一轍。

國家興亡係與一念之間,北遷之事也成為蕭撻裏的執念,沒錯,隻要人還在,隻要契丹不滅,早晚有一天能重回上京,甚至能入主中原!

難怪在自己臨走之前張儉站在城牆上放聲長嘯:“契丹涅槃,自今日始。”

蕭撻裏起身離開自己的馬車,說來可笑,這馬車也是趙禎派人送來的,還真的與尋常馬車不同,顛簸的不厲害,晃動也比一般的馬車要小得多。

即便是沒有水泥路,也並沒有舟車勞頓之苦。

回頭看了一眼在車廂中熟睡的蕭仁,小小的人兒裹在厚厚的羊毛毯子裏打著呼嚕,恬靜的模樣讓蕭撻裏忍不住想起那個壞壞的男人。

這對父子還真的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即便蕭仁還小,可眉眼已經和趙禎有著驚人的相似,隻不過鼻子卻像自己,不似他趙禎那般趴鼻梁。

13464/4672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