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宋這種層麵的王朝,所擔心的一般的不是戰爭的規模,而是國力。
所謂的國力包括多種多樣的東西,財富,科技,人才,交通運輸,等等這一切相結合才是大宋的最終力量,當然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老兵。
大宋在趙禎募兵與役兵相結合的兵製下,多年的征戰積累之下,最不缺的便是老兵,而老兵也是軍隊組成的基礎以及中堅力量,絕不能忽視。
相比朝堂之中的官員,這些人看似是不值一提,但他們在戰爭中的作用卻是舉足輕重,對大宋王朝,對趙禎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趙禎太知道老兵的作用了,這些人有著相當強烈的使命感和榮譽感,稍加訓練便可投入到戰鬥之中,無論是戰場經驗還是紀律性都算是新兵完全不能匹敵的。
為何?因為這些老兵都經曆過生與死的考驗,都是在鋼鐵中鑄就出來的精銳,大宋培養的每一位士兵的代價可是實打實的用錢堆出來。
這些老兵是大宋寶貴的財富,隻有少數人知道他們的作用,平日裏都是在民間過著簡單質樸的生活,唯一的保障就是兵部…………
趙禎規定,所有退役士兵犯案後地方衙門可以進行逮捕,但要交到兵部的兵法司進行審判。
凡是參加過戰爭的老兵一旦退役,不光有軍功上的獎勵,更有相當高的實惠在其中,最大的好處便是他們能成為平民百姓的時候還有機會重新回歸軍伍。
軍功越高,退伍之後的分配到衙門的紀律便越大,屆時若是還能重上戰場獲取軍功的話,對未來的仕途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是尋常地方官吏得不到的好處。
大宋的這種役兵募兵相結合的製度已經存續數十年,培養出的老兵不計其數,即便是到了地方上,也可在十六衛中掛職,隔三差五的參加操演。
所以並不用擔心他們的戰鬥力下降很快,越是老兵經驗越豐富,這是從戰場上積累下來的財富,也是在生與死之中曆練出的寶貴經驗,而這些恰恰是新兵所不具備的東西。
在乾宇改製之前,參謀軍事院曾經提議,把所有士兵改為職業軍人,以軍戶約束之,這樣老兵依舊是老兵,不用招募新兵進行訓練,減少成本。
但卻被趙禎駁回了,原因很簡單,他要增加大宋的老兵儲備,四年一屆的役兵法,在加上有特殊表現和募兵法,使得大宋的精銳士兵藏之於民。
這次對黑汗的戰爭便是一次重要的實驗,雖然從現役士兵中抽調了三十萬人作為主力,但趙禎依舊召集老兵,以其原有建製組成了預備隊。
沒有那場戰爭是沒有預備隊的,一旦開戰總有地方應接不暇或是出人意料,這時候投入預備隊便是扭轉戰局的神來之筆。
從寧夏路附近的州府抽調退役老兵逐漸預備隊,分別是秦鳳路的西寧州,蘭州,秦州,以及永興軍路的保安軍,延安府,慶州等四州一府一軍之地抽調,共計老兵二十萬。
事實上人數遠超這些,趙禎在看到並不送來的奏疏時看到的數字遠超二十萬人,從三軍兩府十四州抽調老兵近五十萬,這個數字實在太過嚇人,連有所準備的趙禎都被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