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鬥,橫掃西北狼(1 / 2)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趙禎覺得蕭撻裏已經能做到知己知彼了,但他還並不會去在意,現在的遼朝即便是繁榮如遼聖宗時一般,也不會是大宋的對手。

因為蕭撻裏的即位稱帝,遼朝可能變得強大,這一點趙禎不否定,但若說遼朝和大宋之間能有一戰之力,這也是不可能。

知己知彼的不光是她蕭撻裏,趙禎同樣也了解他的對手。

趙禎知道蕭撻裏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登臨帝位,可以說這一舉動徹底的解決了她的所有後顧之憂,並且還能整個遼朝的所有資源。

贏得民心的她獲得了整個契丹人的支持,同樣也使得草原上的各部明白,大契丹是她蕭撻裏說的算,之前以她自己的名義定下的協議依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趙禎在乾宇殿中說的話讓朝臣們恍然大悟,這時候不是關心遼朝“誰家天下”,而是該關心蕭撻裏這位“聖天皇帝”的才能時候堪比武曌,以及大宋該作何反應。

歐陽修再次出班道:“陛下,契丹皇帝登基,雖繼遼朝之國鼎,卻屬改朝換代之舉,亦算是“開國之君”我大宋…………”

他說不下去了,話已經很明顯,該不該派遣使臣前往?

這才是這次朝會的重中之重,大宋與大契丹之間的關係時候應該保持如遼朝一般?或是有什麼變動?要不要利用這次機會對蕭撻裏的所作所為聲討?

擺在趙禎麵前的是倆個選擇,聲討她的行為可以加固大宋的正統地位,斥責蕭撻裏乃是竊國者,讓她名不正言不順,並且使得遼朝皇族耶律氏對抗蕭氏。

若是大宋派遣使者前往祝賀,這就是承認蕭撻裏和大契丹的地位,在禮法上進行了承認,契丹也將成為大宋眼中的正統王朝。

雖然所有人都希望現在的契丹亂成一鍋粥,但趙禎清楚,沒有十足的把握,蕭撻裏不會貿然行事,更不會登基稱帝。

望著歐陽修古井無波的眼神,趙禎緩緩開口道:“派遣使者,傳遞國書,大宋承認蕭撻裏為契丹國之主,承認其帝位!”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文武百官之中有不少人覺得官家這是兵行險招,這麼快就承認蕭撻裏的帝位實在太過草率。

但六部尚書和三省相公卻明白,趙禎這是在維持大宋與契丹之間的穩定關係。

能宮變成功並且登臨帝位便說蕭撻裏早已有備無患,她這麼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時候去否定她的正統根本毫無意義,對契丹的打擊不會有多大。

更為重要的一點,遼朝的遺老遺少中膽敢有反對蕭撻裏的人怕是早已被鏟除,剩下的要麼是苟且偷生,要麼已經轉向蕭撻裏而擁戴之。

有著絞盡腦汁去離間契丹穩定的功夫不如把精力用在大宋對黑汗的戰爭上。

隨著趙禎旨意的下達,大宋的朝堂便把契丹的事情翻過去,連大宋的百姓都知道,遼朝早已是她蕭撻裏說的算,登基稱帝與換國號有什麼區別?

趙禎比所有人更清楚,遼朝還是遼朝,契丹人還是契丹人,蕭撻裏不過是得到了帝王的稱謂,使得民心更加團結罷了。

一個早已被百姓敬仰,期待依舊的女人登基即位有什麼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