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武衛軍來援,加上武烈軍的四萬多戰力也不過十萬人依舊是和遼人旗鼓相當,但一前一後的夾擊便要了遼軍的老命。
在這個令兵器廝殺的時代,通信全靠吼和各種聲音傳播的情況下,本軍大陣便是重中之重,高高豎起的帥旗便是一支軍隊的靈魂,隻要帥旗不倒,軍心便不會有所變動。
可現在,大宋的武衛將軍馬翎率領六萬大軍從背後襲殺過來,如此怎能不讓遼軍慌亂?還敲什麼進攻的戰鼓?回軍救帥才是上策,若是連帥旗都丟了,此戰也就完全沒有勝算了。
在萬急之時,人們的第一反映便是要保護最重要的東西,鼓聲停止了,隨之而來的乃是撤軍的金鳴之聲,猶如破喉嚨發出的嘶吼……
但眼下的大好機會宋軍豈能放過?
劉振的一番話讓武烈軍心中的欲望爆發了,這並非是一種貪欲,而更多的卻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然也可以說是貪欲的表現。
這種欲望促使大軍瘋狂起來,已經被打的快要凋零的武烈軍再次爆發出新的活力,隻為更多的——斬首。
每一個斬首都是軍功,都可以為自己和家人獲得美好的將來,這也是他們從軍之後最不希望卻又是最希望得到的東西,因為他們要為此付出代價。
武衛軍直搗遼軍本陣,遼軍急忙回援,和宋軍一樣,遼軍的軍法也相當的嚴厲,況且別人都在撤走就你一個人進攻豈不是找死?撤軍的鳴金之聲也給了原本在高強度戰鬥下的契丹將士以解脫。
終於不能和這些鎖在堅硬“龜殼”中的宋軍繼續纏鬥了…………
本想穩住陣腳的遼軍主帥耶律裴發現自己犯了個大錯,現在的契丹大軍一下變成了被包圍的對象,前有武烈軍,後有武衛軍,這是怎麼了?宋人的武烈軍如何能一口氣都不歇的掩殺回來?
回兵救帥乃是一個慌亂中出錯的蠢辦法,這讓原本被分割開的宋軍會師了,而遼軍卻被夾雜在了中間,漸漸的,回兵救帥變成了突圍,因為耶律裴發現自己很難再控製軍隊了。
隨著他的帥旗最先開始向北突圍,接著便是更多的遼軍相隨,崩潰已在眼前,一發不可收拾。
遼軍江河日下,宋軍卻越戰越勇,眼前的遼人早已變成他們眼中的軍功,戰場上沒有比殺紅眼更為可怕的事情,死去的袍澤中有多少是過命的交情,又有多少是同鄉之誼,親友之情?太多太多,這些失去的痛終究需要鮮血來償還,用敵人的性命來掩蓋。
雖有窮寇莫追這句話,但也有乘勝追擊一語。
武衛軍和武烈軍合並一處之後便一路咬著遼軍追殺,一刻也不曾休整,直至追殺到了北安州興化城之外。
此時此刻驀然回首,武烈軍的將士這才發現,這一路上都是屍體,契丹人的,宋人的,交纏在一起仿佛一條通往奈何橋的漫漫長路…………
突然從凶猛的進攻中緩過神來,武烈軍上下盡顯疲憊之態,劉振騎在馬背上,手中的長刀忽然便落了地,生生的插進泥土之中,而他大喊一聲:“可累死本將了!”
說完便倒在馬背上,鼾聲驟起,呼嚕嚕的睡著了,張淩醒搖了搖頭,右手上的紗布已經被血染透,跌坐在地上道:“來人,重新給老夫包紮一下…………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