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2 / 2)

沒人比他們更清楚在痛苦中死去是多大的恐懼,對於向他們揮刀的宋人,西夏人往往露出感激的笑容。

低沉又悲壯的號角聲響起,這不是進攻的信號,也不是撤走的悲壯,而是大宋迎接戰死之人的鼓樂,十萬大軍齊喝:“猛士歸兮!吾等同裳!”

大宋將士的鎧甲多是有名有姓的,每個將士身上的盔甲都有姓名編號,若是戰死,鎧甲將會被發放軍中,供他人穿戴,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便是大軍中之理。

在如泣如訴的號角聲中,板車再次出動,這次他們將要接回已經戰死的袍澤,大宋軍中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若是可以,將帥務必會派出士卒運回戰死將士的屍體,在本陣中火化,帶回骨灰隨大軍一同班師回朝。

因為盔甲上有姓名,裏衣上有籍貫,所以不難查找他們姓甚名誰所在何地,親朋雖不會被分配在一軍之中,但這種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往往不止一軍參與。

屍首自然會有人前來認領吊念,這並不會影響士氣,反而會讓軍中充滿鬥誌,功曹會把姓名籍貫記錄好,有兄長來尋找弟弟的,有好友前來尋找發小的,甚至有父親前來尋找兒子,或是兒子前來尋找父親的……

西夏人的潰敗使得狄青根本就不會擔心他們再次進攻,中軍騎兵隨時準備再次擊敵,也給將士們吊念親友的時間,狄青看著悲傷的將士握了握拳頭,戰場上的生離死別上演的太多太多,他已經麻木了,雖然他是武將,是朝廷的樞密使,但他卻真心的希望大宋無戰事……

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西夏打完了,大宋的下一個目標便是遼朝,狄青比任何人都知曉官家的心思,無能一統華夏,官家勢必不會罷休,他也知曉,這是官家以戰止戰,隻有滅掉西夏和遼朝,大宋才會沒有威脅,沒有戰事。

火堆被點燃,一縷青煙冉冉升起隨著風向飄向東方,這正是大宋國都北京城的方向,亦是東路軍出征的方向……

北京城中的乾宇殿空無一人,九月的大朝會已經結束,隨著大宋西征的時間越來越長,兩府相公所要處理的公事也越來越多,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收,秋闈,圍獵,都需要皇帝親自主持。

中書省的龐籍忙的沒時間修麵,剛剛調任樞密副使的彭七忙的暈頭轉向,而司農寺的判事蘇洵更是三天沒有回家,而作為“當事人”的趙禎卻在皇宮後苑中的水榭裏舒服的搖晃著搖椅……

已經到了蓄須年紀的他對自己長出的胡須很不習慣,以前他都是直接讓三才刮掉的,但自從大軍西征後,王語嫣和朝臣對他的光滑的下巴很是不滿,在被王語嫣煩不勝煩之下,趙禎開始蓄須了,父母健在不蓄須,趙禎的老爹真宗皇帝早已死了多少年,趙禎自然要開始這一隆重的孝悌之舉。

趙禎想想都覺得可笑,胡須居然和自己的穩重掛上了鉤,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通用啊……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出自《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13464/40105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