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不同的態度(2 / 2)

事實上趙禎已經算是不錯,華夏曆代王朝的檄文可比他說的話難聽的多得多!當然在國書發出的時候,另有歐陽修親自撰寫的一篇檄文,這篇檄文是歐陽修在經過趙禎同意之後準備的,若是沒藏訛龐不接受大宋的國書和勸誡,那這份《討西夏不臣檄文》便會交到他的手上。

大宋對西夏的戰事已經拖延的太久,不過還好,拖得時間越長對大宋越有利,反正已經拿下了甘肅軍城,大宋對山丹軍馬場的建設已經開始,恢複那裏的產馬數量,種植牧草和繁殖軍馬。

對於以往的攻防戰爭來說,拖延的時間越久,對防守方越有利,可大宋這種邊戰便養的戰術著實讓西夏人吃不消,不光如此,大宋的軍隊還有越戰越勇的趨勢,每奪下一塊土地便迅速的開荒拓土,比西夏人還積極。

以戰養戰是個絕對穩妥的辦法,大宋願意和西夏耗著,終究有一天西夏會耗不下去,因為他的土地越來越少了,不光大宋拿下了大片的土地,遼人也沒閑著,奪取前套的遼人並不滿足,開始向南方的土地入侵,正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模樣。

但他卻忘了,遼朝若是繼續往南很有可能觸碰到大宋的利益,到那時,大宋便要對他動手,絕不可能坐視不理。

這是大宋發起的戰爭,也是一場非贏不可的戰爭,遼人出兵前套本就激起了大宋百姓和官員甚至是主和官員的憤怒,趙禎之所以不對遼朝動手是因為這種憤怒還不夠,他刻意用看不見的手在引導國內的輿論走向。

現在的大宋可不是原先那種逆來順受的模樣,百姓們的心被他調教的積有尊嚴,這種尊嚴和阿Q的那種自我安慰不同,這是一種強大的民族自信。

引導戰爭的輿論對一個國家來說太過重要,他是戰爭的前提,也是戰勝敵人的力量之一,一個國家若是連自己的人民都不支持戰爭,那怎麼可能贏得戰爭?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多少人知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足以影響勝負的戰爭要素,但趙禎已經開始運用的爐火純青,他刻意讓百姓對遼朝的趁火打劫的不滿積壓在心中,他刻意不去理會那些懲治遼朝的言論,甚至當作完全不知道似得,就是在積壓百姓對遼朝的不滿。

在大宋百姓眼中西夏已經不能對大宋構成威脅,而原本目中無人的西夏變成如今這樣也是活該,西夏和遼朝不同,它不是大宋所承認的正朔王朝,它沒有悠久的曆史,更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隻不過是一個歸附漢家王朝的番邦,隻是現在叛亂自立建國稱帝而已。

而遼朝不同,他的立國本就在大宋之前,擁有完備且漢人認可的社會製度和禮儀文化,對付它就不能用對付西夏的方法,趙禎一直是用的蠶食之法,逐漸對它產生威脅。

13464/40200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