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的地盤越來越少,即便是傻子都知道西夏人抵抗不了大宋多久了,這是個惡性循環,土地越少,可征召的戰士越少,獲得的糧食更少,對抗大宋的希望便越渺茫。
沒藏訛龐本打算用持久戰消耗大宋的國力,數十萬大軍的消耗高的即便是大宋都承擔不起,但他沒想到趙禎居然讓士兵屯田,甚至在國內以發賣債券的方式籌集兵餉,這麼一來朝廷的財政負擔大幅減輕,加之大宋商貿繁榮,每年從國外賺取的錢財如流水似地彙聚到大宋,這使得西夏已經絕望。
趙禎更是驅逐了北京城中的西夏使臣,一時間西夏雪上加霜。
對於西夏,趙禎給出的答案非常明確,順者昌逆者亡,結果就是這麼簡單,但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考驗著西夏。
西夏人建立過國家,享受過侵略所帶來的快感和驕傲,民族自尊非番邦小部可比。讓他們放棄大白高國的驕傲,投降大宋,舉族內遷,這幾乎是與殺他們一樣難受。
但事實就是如此,西夏人沒得選擇,趙禎也不會給他們選擇,一封蓋有傳國玉璽的國書從中書門下省發出,這是一封極其周正的國書,不光有大宋一般不示人的傳國玉璽,還有趙禎的皇帝神寶以及宰相龐籍的印信,可謂是重若千鈞!
出使的官員也不是尋常人物,而是身為副相參知政事的歐陽修,若不是包拯歲數大了,趙禎一定會派他出使,讓西夏人重視這次警告。
當然國書的內容也是極為強勢的,趙禎文筆犀利,剛勁有威,凜凜大國之氣渲染與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鑿鑿之言,他要讓沒藏訛龐清醒的看清眼前的局勢,而不是被憤怒衝昏頭腦。
沒藏訛龐是什麼樣的人?趙禎對他的了解還算不錯,雖然未見其人,但種種事情讓他知曉,沒藏訛龐非常的理性與智慧,當然不乏狡詐和善變,否則寧令哥就不會被他輕易的利用,李元昊就不會被他的毒計害死,沒藏氏也不會成功上位,西夏的大權也不會旁落入他的手中。
隻可惜這個政權沒有持續太久就要和強大的宋王朝進行對抗,簡單的說他是大宋的一顆絆腳石,在趙禎的心中西夏從不是黨項人的,西夏的土地屬於華夏,西夏的黨項人屬於華夏。
在趙禎心中西夏的土地就是寧夏平原,西夏的黨項人隻是少數民族而已,在這一點上他的習慣讓他本就高於西夏一等,這是一種後世所帶來的習慣。
而國書的內容也是滿篇的勸誡之言,恩威並施之語,趙禎在國書中詳細的對大宋和西夏進行了一場力量對比,並且用這份事實說話,最後加上自己的威脅:“煌煌天朝之宋,納黨項之民甚微,百萬之數亦不在話下,若降宋,則化幹戈為玉帛,為順民也,朕赦免之!若冥頑不靈,固守興慶府,朕攜虎賁之軍,行雷霆之威,滅爾之國,亡爾之種,亦無不可!沒藏訛龐引頸受戮。”
這是真正趙禎自己寫下的話,兩府並沒有加上一點修飾,這就是帝王之言,大宋之強大單從字裏行間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