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崇拜強者,這是融入他們骨子裏的草原特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既然是兩國皇帝戰場廝殺,必會有輸有贏,其實相比大宋,遼朝的承受能力更加強大。
當大宋把耶律宗真完整的屍首恭恭敬敬的送回遼朝的時候,遼人便擦幹了眼淚,繼續明天的生活,周湛不敢想象如果是兩者顛倒過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大宋能否承受得起天子駕崩的悲痛與絕望。
現在的遼朝,幼帝繼位,太後監國,本該是朝廷動蕩的局麵,但遼朝的天子與太後依然按照祖宗之法行獵與野,並且皇帝與太後依然是母慈子孝,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一點連周湛這個外臣都能看得出來。
在他們身上,宋小乙和周湛沒有看到絕望,亦沒有悲傷,也許要歸功於他們強大的心理承受,或是草原的本性,契丹人崇拜狼這種凶狠的動物。
對於這個圖騰,宋小乙知之甚深,它們臥薪嚐膽,不會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但一旦時機成熟,它便會躍然而起,而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而官家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
更讓官家不安的是眾狼一心,官家曾經說過:“狼通常獨自活動,但狼卻是最團結的野獸,你不會發現有哪隻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同樣,狼之所以能成功獵殺比自己大更凶的動物,秘訣之一是它一旦與大家夥比試,一聲呼嘯,群狼便從四麵八方而來,團結協作把對手製服”所以人們才會說惡虎難鬥群狼就是這個道理。
並且契丹人最像狼的地方便是有自知之明,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所以狼隻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知道什麼時候該進攻,更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後退。
紀律嚴明也是契丹人的特性,可以說契丹的軍隊和狼群的社會秩序非常想象,每個成員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狼群進食時,很容易地能夠看到類似屈膝行禮、鞠躬、哀叫和擁抱的聲音和動作一切都依每個成員的地位而定。
當然最可怕的一點是表裏如一,狼知道自己的胃口隻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幹幹淨淨地吃掉獵物。
從剛剛太後蕭撻裏對兒子的教育中不難看出,現在的遼朝是在一隻母狼的帶領下前進,狼崽子即便再小也有成長起來的一天,前提是母狼能把他照顧好。
雖然於禮不符,但宋小乙是多麼的希望窺伺皇位的耶律重元能在這個時候消滅掉蕭撻裏這隻母狼以及年幼的狼崽子,他的成長將會成為大宋新的威脅。
馬車在前進,周湛不斷的對好奇的遼皇講著大宋的風聞,東京城如何熱鬧,大宋的商業如何的發達,大食的商人是什麼樣子,大宋的海船如何跨越萬裏到達大食國,等等這些都讓年幼的皇帝大為驚訝。
但他很快便恢複之前的模樣,驚訝的眼神從他的眼中一閃即逝,這位小皇帝還真是能克己。
遼朝的行獵其實很簡單,就是比拚勇士的實力,並且向上天以及先祖展示自己的力量與獻祭,這個過程雖然是簡單粗暴的,但結果卻是莊嚴神聖的,即便是年幼的皇帝都還上了射獵的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