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2 / 2)

已經下定決心的他端起手中的酒盞對西夏的使者問到:“西夏使者,朕聽聞我大遼邊境之地多有部族附歸西夏,不知這些部族生活的可好?”

西夏使者微微一顫,這個時候遼朝皇帝突然這麼問是什麼意思?他可不認為這是在關心西夏和那些歸附的部族。

陪著小心的起身行禮道:“回稟陛下,那些部族雖歸附我西夏,可吾皇並未多加照顧,甚至連民籍都為給他們上,還在等待您的意見。”

耶律宗真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微微點頭道:“哦?看來李元昊對我大遼依然恭敬有嘉,朕心甚慰……”

話雖然這麼說,但使者從他的眼神中散發出的淩厲光芒可以看出,遼皇並不是那麼友善。

西夏和遼朝很久以前便達成同盟,共同對抗大宋的崛起,自李繼遷至李元昊,西夏三世都與遼朝關係和睦,從未有過什麼摩擦和爭議,但自從李元昊稱帝後,遼朝的許多黨項舊部便開始歸附了。

使者稍稍一想便明白,也許就是這些歸附西夏的單向部落引起了遼皇的不滿。

如今的大遼雖然經過蕭耨斤之亂的破壞,但國力依然不是西夏能抗衡的,使者當然不會自找麻煩讓耶律宗真對西夏產生敵意,便故意這麼說,其實這些歸附的黨項部落得到了李元昊熱情的招待,並許諾給予土地和頭銜。

但即便是他再怎麼卑躬屈膝也沒用,一個打定主意要打動戰爭的人豈能因為你的恭順便改弦更張?

大國發動戰爭要一個合適的借口和理由,大宋如此,遼朝也是如此。

遼朝和西夏不同,他一直是以正統王朝自居,雖然不是漢人建立起的政權,但許多製度與漢人相似,遵守師出有名這一要旨,耶律宗真這個時候之差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而已。

遼朝和大宋是不能輕易撕破臉的,但對於這個一直依附自己的西夏卻毫無擔心,西夏連年對西域用兵,所獲得的財富與土地都讓遼朝眼饞,況且剛剛征伐完西域的西夏師老兵疲,正是發動戰爭的好時機。

張儉和蕭惠很看出了皇帝的意圖,對於進攻西夏二人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宴會過後,耶律宗真召來二人商議:“西北邊境之地的黨項部落投靠西夏,而李元昊明知其屬我大遼所部,居然還敢接收安置,此乃蔑視我大遼天威,如若不以刀兵相加,世人豈不覺得我大遼軟弱可欺?”

蕭惠恭敬的說道:“夏人忘恩背盟,今天子親臨、大軍並集,如若不將西夏一舉征服,將來後悔莫及!”

這話說到了耶律宗真的心坎裏,而張儉則說:“臣以為暫時不可,如今宋人在燕雲之地門前軍演,一旦我大遼對西夏作戰必會引起宋人的窺伺。而且西夏與我大遼本有盟約在前,非萬不得已不可輕啟戰端!”

耶律宗真皺眉道:“那要等到何時?”

張儉答道:“至少要等到大宋的軍演結束,所部退走才行。到時什麼樣的借口我大遼找不出來?!”

堂而皇之的說出如此不恥的話,張儉非但沒有讓人耶律真宗和蕭惠覺得無恥,反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大遼一項如此,征伐敵國什麼樣的借口找不到?

一如當年聖宗及其蕭太後,不過是用一個大宋攻伐遼朝兩次,挑釁大遼天威的借口便率軍南下,如今也可用在西夏的身上。

13464/3673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