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正是和解!”此時的郭嘉一改方才略帶猶豫的語氣,堅定的說道:“如今中原幾經戰亂之後,以主公、袁紹和李健的實力最強。其中袁紹憑著家中四世三公的餘威,廣招天下名士,占據了翼州、並州、幽州以及青州大部。盡管公孫瓚仍在易京頑抗,但已經改變不了滅亡的結局!因此三家之中,以河北袁紹最強!我軍占據了兗州以及豫州的大部,排在第二。而李健則是占據了徐州全境以及青州一部,略遜我軍,位列第三!如此,袁紹強,而我軍與李健勢力稍弱的鼎立之局已成。片刻間,誰也奈何不了誰!若是此時我軍與李健硬拚下來,最後得利的隻能是袁紹。”
郭嘉的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得屋內眾人無不點頭稱是。而郭嘉在掃視了屋內眾人的神情之後,繼續說道:“我軍即要發展自己,又不能東進與徐州硬拚,那麼眼下最好的辦法,則是先取南陽,然後再以此為根基,順勢進軍荊州,然後逆流而上伺機攻下益州。若是得之益州,則可遣一上將,領軍出漢中,主公則親率大軍出虎牢,如此關中之地可盡入我手!到那時,手握關中、巴蜀兩大糧倉,徐圖發展,天下間又有何人能是主公對手!”
“我得奉孝如魚得之水也!”聽了郭嘉的一番規劃,不僅僅是屋內的眾人,就連曹操也聽得開懷大笑。但隨後又問道:“可這與李健派遣糜竺前來有何幹連?”
見曹操還沒想清其中關鍵,郭嘉隻好繼續解釋道:“嘉之謀劃雖妙,但眼下卻無法實施!因為徐州離許昌實在太近了,為了保護天子,我軍不得不在徐、兗之間布置大量的兵力駐守其中,以防李健突襲許昌。如此以來,不說日後攻打荊州,便是攻打南陽,我軍也實難抽出足夠的兵力!”
聽郭嘉如此一說,曹操也感到十分的頭疼,但隨即似乎領略到什麼,連忙問道:“奉孝是說。。。。。。!”
“不錯!主公所料不差!”郭嘉似乎進入了狀態,不等曹操把話說完,便搶聲說道:“我軍如今麵臨著無法抽調兵力的局麵,反之,李健那裏也麵臨著同樣的情況。我觀劉繇在揚州雖然屢次被孫策所敗,但卻屢敗屢戰,極富韌性。以劉繇的能力,我他眼下所能調度的物資來看,絕無可能!唯一的解釋,便是有人在暗中支持於他,而這個支持他的人必定是李健無疑!也唯有他,才有這個能力與動機!由此可見,揚州早已被李健視為了囊中之物,勢在必得!可有我軍在側,李健又安敢遣大軍南下?”
話說到這裏份上,就連在座的眾武將也明白了李健此番派遣糜竺前來的原因了。以如今曹、李兩家的實力,若是不想被袁紹吞並,並順利的發展自己,雙方就必須暫時的放棄對抗,而選擇和平相處!
自從沛縣之戰以後,曹操對李健這個突然冒出的勢力大感興趣,並派遣了相當的細作深入徐州內地對其進行觀察,以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對手!而隨著送回的情報越來越多,曹操在心低裏卻越來越對李健琢磨不透起來。因此隱隱間,曹操在內心的深處早就將李健代替了袁紹成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號大敵!如今聽到郭嘉所說,要放任李健自由發展一段時間,曹操在內心裏就感覺到一陣不快。似乎這樣的決定將來會為自己帶來天大的麻煩,但細一想來,卻有實在想不出這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
論資曆人望,李健這個番禺商人子弟,自是無法和自己相比!論治政能力,雖然李健發明的那套屯田之策確實巧妙。但他在治內卻又大肆鼓勵工商,如今已經惹得不少士人對其口誅筆伐!沒有了士人的支持,李健打算用商人和農夫來治理天下嗎?反觀自己,若是真如郭嘉所言,占了關中和巴蜀之地。安心發展,不出幾年間,百萬大軍唾手可得!到那時,不論是李健還是袁紹,又憑什麼和自己抗衡!
曹操幾經思慮,最後拍板決定道:“明日,請糜竺府中一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