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設立商部和任用商人為功曹的事情上,陳登和陳宮二人無功而返,但在李健許諾將會以異常嚴格的監督體製對商部進行監管之後,二人最終還是勉強同意了李健關於商部的設想!畢竟對於如今的徐州來說,商人的作為是絕對無法替代的,而把這種越來越繁雜且重要的商業活動納入到官府的管轄之中也非常符合徐州的利益。至於商部官員的人選問題,正如李健所言,商部的工作對於士人而言不亞於讓他們重新啟蒙。在這種情況下,也唯有商人才能勝任此職!
關於商部的問題解決之後,在新年過後,實施內閣製度的事情便沒有了什麼大的障礙,剩下的許多細節問題,自然不是眼下屋中的四人就可以拍板定案的。因此四人借著這個機會又商議了些其他政務之後,陳登等人便起身告辭!而徐庶在等陳登和陳宮離開州牧府後,又尋了個借口轉身回到了李健這裏。一進門,便對李健說道:“主公此番堅決設立商部,恐怕是另有企圖吧!”
“不愧是元直兄,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的法眼!”看到徐庶去而複返,李健哈哈笑道:“不過元直兄這回可猜錯了,商部以及商業法案確實是為了便於管理商業活動而設立。你也知道,商業上的大多數糾紛不過是誰欠了誰的錢,誰交了定金卻又無法按時拿到貨物等等事情。這些東西若是用刑律來處置,則太過嚴苛。若是不用刑律,則又有無法可依的尷尬處境,因此產生一部商法,甚至在此基礎之上,製定出一部專門針對民事糾紛的民法確實很有必要!當然,民法一事比起商法又要複雜上百倍,倒也不急於一時!我真正的殺手鐧是哪個為了監管商部而設立的統計司!”
“統計司?”徐庶聽了李健的話後,略微一楞,璿即明白了李健的用意所在,“既然統計司可以監管商部,那麼其餘六部不同樣可以納入到統計司的監管範圍之內嗎!”
早在當初糜家和李健私下達成邀請李健入主徐州的協議之時,李健便同徐庶討論過一旦入主徐州,將要麵臨的情況。而在經過一番分析之後,一致認為若是李健真的以客軍的身份入主徐州,最有可能,也是李健最不想見到的情況便是徐州當地的豪強勢力,利用自身在人才,土地,財政上的優勢,將李健這支勢力同化掉,最終讓李健的手下完全的徐州化。雖然在徐州化以後,李健的這個州牧的位置可以更加的穩固,但對於有心逐鹿中原的李健和徐庶來說,卻是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為如此一來,那些外來的人才很有可能在徐州本地勢力的排擠下,根本無法立足,最終導致人才的大量流失!為了避免出先這樣的情況,李健這才力邀司馬徽帶領石韜等人北上徐州;這才費盡心機的在徐州成立大學,以便招攬天下士子,尤其是寒門士子的好感;這才利用徐州在吸納流民之初發生糧荒的時候,聯合番禺商人對徐州的一部分豪強痛下殺手,盡可能的削弱徐州的豪強勢力,以避免自己等人被徐州的本土勢力同化!
可盡管如此,已經積累了數百年的本土勢力,又豈是那麼容易被瓦解的?雖然石韜、徐庶等人在徐州的高層戰穩了腳跟,盡管李健利用屯田,在最基層安插了大量的由外地人擔任的“保民官”。但和徐州本土的官員勢力比起來,仍顯得單薄得很!而如果想要讓更多的外地人,能夠順利的在徐州站穩腳跟,甚至擔任重要職務,從而避免徐州化的發生,那麼現有職位上的某些人則必須要被清理下去!不過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依靠徐州現有的監察體製,則很難實現。因此統計司這個眼下並不起眼的小衙門,在時機成熟之後,便可以成為李健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來為李健清理出足夠的職位,來安置那些外來的人才!
想通了這個關節的徐庶,不由得一臉笑容的對李健說道:“主公此計實在是高!”但隨即又有些神情黯淡的說道:“元龍乃真君子也,用此等手段,心中實在是。。。。。。!”
聽了徐庶的話,剛才還為自己的計策得逞而沾沾自喜的李健,也不由得有些索然的說道:“是啊,可若不如此,又能如何呢?”
見到兩人之間的話題有些沉悶,徐庶急忙將話題一轉,對李健說道:“庶此番去而複轉,除了此事之外,還有件事也需讓主公知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