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夫婦千恩萬謝的走了。淑英抱著孩子在村子裏亂轉,找到幾家還沒有斷奶的婆姨,懇求人家賞一口奶喝。然後又傾盡積蓄,到街上買回一點藕粉,試著去喂小娃娃吃。好在當時還有點小米,把米粥熬得碎碎的喂孩子吃上兩口。
算是這個孩子命硬,就這樣磕磕巴巴的居然就長了起來。雖然黑瘦弱小、沒有少挨別人的欺負,總算是撿回了一條命。眼看日子艱難、農活又把身子熬得受不住,德明就去HN跟著戲班子做飯,給自己混一口吃食。
從此母女二人就這樣相依為命,一起苦熬艱難的歲月。小女孩慢慢長大,居然出落成村裏拔尖的好孩子。許多青年都托人想要把她娶回家,可是淑英不願意放孩子走,非要找個養老女婿。這個條件當時確實苛刻,結果耽誤了很多好姻緣。
到最後,淑英找了個下放到村裏的知青當女婿,終於又天南地北湊成了一家子。但是命運總是和命苦的人做對,小兩口性格不合經常打鬧,過得實在不成樣子。最後知青離開辛苦建立的家庭、回了自己的城市一去不返,留下了兩個孩子跟著娘過日子。
苦難有時是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有時又是挫削性格的磨刀石。淑英老兩口給女兒帶著一對兒女,讓她自己去找活計養家糊口。這樣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孩子,總是缺少幾分底氣。丁淼在淑英的管教下終於養成了謹小慎微、膽小怕事的性子,自然也就缺乏了那種男子漢睥睨四海的野性。
時光飛逝,半個世紀的光陰轉瞬而過。這一代人身上背負了太多的因果,性格上也形成了千差萬別的特性。有人在父母祖輩的悉心教導下成名成家、建功立業;有人一往無前、敢於闖蕩、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也有人在大時代中缺乏足夠的銳氣和擔當,最後默默無聞成為時代的棄兒。
然而在世紀之交的火熱年代,大家都還是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曆史的沉澱在他們身上還沒有顯示出太多的因果傳承,所有人都在揮灑著青春,尋找屬於自己的榮光。
再往後,大家的道路就發生了極大的偏差。蔡言離開了那個廠子,不斷的在新的職業規劃中成長、進取,終於坐到了當前的位置。而丁淼卻在人海中浮沉,換了幾個單位、依然在做底層的工作。眼看前景黯淡,中年危機就要來臨。
沒有足夠的人脈、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成功的機會,這樣的三無中年,隻能是在拉時代的後腿了。
無計可施的丁淼,時常和蔡言坐在一起喝酒,顯得意興索然。蔡言有心扶他一把,當前的情況也不容他有超脫規則之外的操作。隻能好言撫慰一番,然後大家黯然分手。
現在已經是年輕人唱主角的時代。如果在四十歲之前無所建樹,沒有積累足夠的人望和資本,那中年以後的日子恐怕就會越來越暗淡無光,無奈的走向不可測的未來。
性格決定命運。沒有足夠的人格力量,即使大家曾經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也會在時代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最後泯然眾人矣。
每個人都在拚命和命運抗爭。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對別人是一種負擔,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蔡言感慨過後,更加堅定了信念,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火熱的事業當中。